不因嫌疑猜忌而避让推脱
【原典】
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
【张氏注曰】
迫于厉害之际而确然守义者,此不回也。周公不嫌于居摄,召公则有所嫌也。孔子不嫌于见南子,之路则有所嫌也。居嫌而不苟免,其唯至明乎。
【王氏点评】
避患求安,生无贤易之名;居无不便死尽孝忠之道。侍奉君王,必索尽心行政,遇患难之际,竭力亡身,宁守仁义而死也,有忠义清名。避仁义而求生,虽存其命,可以为美。故曰:有死之荣,无死之辱。
【译释】
即使被人误解猜疑,仍然义无反顾地尽自己的职责,埋头做自己该做的事。
勇于负责永远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积极进取精神。人生所有的履历都必须排在勇于负责的精神之后。
在职场里,那些勇于负责的人更容易得到赏识,赢得别人的尊敬和支持,更容易获得成功。
不做见利忘义的小人
【原典】
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张氏注曰】
俊者,峻于人也;豪者,高于人;杰者,桀于人。有德、有信、有义、有才、有明者,俊之事也。有行、有智、有信、有廉者,豪之事也。至于杰,则才行足以名之矣。然,杰胜于豪,豪胜于俊也。
【王氏点评】
名显于己,行之不公者,必有其秧;利荣于家,得之不义者,必损其身。事虽利己,理上不顺,勿得强行。财虽荣身,违碍法度,不可贪爱。贤善君子,顺理行义,仗义俦财,必不肯贪爱小利也。能行此四件,便是人士之杰也。
【译释】
见利而不把道义良知丢在一边,此人是人中豪杰。
对“利”和“义”的态度,是孔子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道德高尚的人重义轻利,小人重利忘义。
追求丰富的物质财富,提高生活质量,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但是我们应该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合乎道义的金钱财富,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靠不正当手段取得的财富,会反噬自己,取得越多反噬的力度越大。
道理很浅显,现实中能真正认知的人却寥寥无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