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唐明皇和杨贵妃的风流佳话,千古传唱。马嵬坡下,为真爱红颜魂已断。
长恨歌中,白居易为玄宗代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更有断肠之语,“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貌似诉不尽的刻骨相思。
还有谁记得,杨玉环的前夫,玄宗的十八子寿王李瑁,此生却早已活在如此憋屈的思念和惆怅里。
帽子长草,岁岁年年,此草绵绵无绝期。
其实,当初明皇也曾百般宠爱李瑁的生母武惠妃。大抵惠妃身故之时,明皇李隆基也会有这样的缠绵惆怅吧。
结果就因为要弥补想念遗憾,一转眼就抢了惠妃爱子的美貌王妃,也就是自己的儿媳杨玉环。可见皇帝的深情,堪比鳄鱼的眼泪。
02
开元二十二年,洛阳。
14岁的李瑁,在姐姐咸宜公主的皇家婚宴上,对15岁的杨玉环一见倾心。央着母妃,为自己求玄宗赐婚。
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与李隆基,原是宫中的青梅竹马。玄宗即位后,美貌的武惠妃更是荣宠不衰,一直是风流的明皇,捧在心尖尖上的宠妃。
但是在生孩子这件事上,却很是波折,一连夭折了几胎。好容易,才保住了李瑁这个独苗苗。
为了爱子顺利长成,武惠妃只能忍痛把李瑁送到了伯父李宪家寄养。大概也是宫斗中常有的戏码,为了掩人耳目,保护幼子。
直到五岁,李瑁才入宫,成了最晚被封的寿王。想来爱屋及乌,这个寿字,也代表了帝王的宠爱祝福。
因此,对于爱子和宠妃的求请,玄宗的反应很慈父,随即就应承了指婚。不知道,后来他有没有后悔过,当时稍微慎重点,看一眼姿色出众的少女玉环,那也就没什么抢夺儿媳的荒诞戏了。
可是,万事没有早知道。他对杨玉环的认知,就是儿子和爱妃都相中的小姑娘,那就成全了吧。
开元二十三(735)年,15岁的李瑁,娶了16岁的美人杨玉环。少年夫妻,春风得意。自是郎情妾意,恩爱甜蜜。
武惠妃依然是玄宗的真爱,李瑁也是玄宗的宝贝皇儿。
恃宠而骄的武惠妃,自然有了非分之想,争储之心。
因为她的挑拨诬陷,唐玄宗信以为太子李瑛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勾结想谋反,导致一日杀三子。唐玄宗,也因此而成功地戴上了荣任“史上最冷血皇帝”。
奸谋得逞的武惠妃大概也没想到,事情会这般顺利,而结果又会如此惨痛。她因心虚害怕,担心鬼魂索命,竟因惊惧一病不起。没能得偿所愿,让儿子李瑁当上太子,反到丢了自己的小命。这也算是弄巧成拙,报应不爽。
至于是天意还是人为,就不得而知了。
武惠妃死后,唐玄宗也是出演了一场痛失我爱的伤怀消沉,满眼佳丽却不及失去的爱人。
原以为这份深情,还能惠及寿王李瑁。哪知道,帝王家的剧情,从来不少狗血和神反转。
有那等善于揣摩上意的小人,谄媚献言:寿王妃资质天挺,宜充掖廷。玄宗好奇之下,看了画像看真人,一时感慨只得二字:异之。惊为天人之下,也顾不得身份伦常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四海之内皆为王臣。
老子弗开心,求安慰,儿子儿媳理当尽孝服侍。于是,在玄宗的默许下,皇帝老子抢儿媳的大戏,上演了。
开元二十八年,玄宗降旨,让儿媳杨玉环出家为道姑,为皇祖母窦太后祈福。这理由也真是没谁了,皇十八子的儿媳,怎么轮也轮不上吧。金口玉言,就是这么任性。
于是,花容月貌的寿王妃,成了女道士杨太真。
寿王夫妇这对和谐美满了五年的小鸳鸯,承受了意外的当头一棒。棒打鸳鸯,不是为了老父亲对儿子的关爱,而是为了夺人所爱。
原本长在温室中,顺风顺水的寿王,立时懵了。什么?好好的夫妻,这就被拆散了。父亲抢儿媳,是可忍孰不可忍呀。
然而,不忍能咋办?既是父子,更是君臣,老子不仁,他却无法不义。这可是一日杀三子的冷血父皇。
玄宗为了预防皇室内斗,特设了“十王宅”和“百孙院”,把儿孙都集中在眼皮下照管。无法培植自己的亲信势力,谁也翻不出天去。更何况寿王这样的小儿子,根本没有任何忤逆作对的资本。
要么死,要么忍。
懦弱的寿王,只能无奈地在绿!
油油的草原上翻滚。绿就绿吧,活着就好。谁让自己是个没娘的儿臣。
皇权之下,为了一己的享乐,可以罔顾人伦。制定规则,教化百姓的皇家,自身往往倒不把纲常伦理放在眼里。
什么姐妹、姑侄共侍一夫,兄弟同争一个后妃,比比皆是。还有如汉惠帝刘盈以外甥女为后,霍光的外孙女是小女儿的太后婆婆。老子抢儿媳,儿子戏小妈,在皇帝眼里也不是个事。
只要看对眼了,天下美女随时可以编入后宫团队。
所以说,身在皇家,看起来贵不可言,其实很多时候,却是无奈憋屈。
天宝四年以后,大概也铺垫得差不多了。接受了自己身份的杨太真,被接进宫中,封为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三千宠爱在一身。
贵妃的身份,应该更适合这位天生丽质难自弃的丰腴美人。
唐玄宗为了粉饰下自己的行为,到底没有再对儿子下狠手,而是为他另选了一位韦姓王妃。
憋屈的寿王,只能逆来顺受。
他安安分分和新王妃相处,用积极的造人活动,向狠心的父皇投诚表忠孝。看,玉环成了母妃,我没什么不满。我和韦王妃挺好的,生了五个儿子,三个女儿。
至于他心里有没有滴血,是余情未了还是切齿痛恨,谁管呢。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至于武惠妃和寿王,不过是些梦里才会闪回的过往。
玄宗早已疏远了这个儿子,也疏远了心底的尴尬愧疚。看在儿子听话的份上,好歹留他平安吧。
远离了是非之地的寿王,安安稳稳地活到了公元775年。享年56岁,也算是儿孙满堂,寿终正寝了。
李瑁死后,被封为太傅。也算为悲催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善终的句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