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宇宙的关系是什么?如果把宇宙比作天空,地球就是那肉眼看不到的尘埃,人类,或者说我在宇宙中有位置吗?
还是想找一下,把宇宙看作是已知再加想像中天体的整体,这个整体有无数多分体组成。我在哪个分体呢?这个分体里有没有我?或者说我在不在会不会影响宇宙?影响一词,听起来我是在自恋了。
对宇宙来说,人类在不在都无所谓,何况我。人类在哪里?人类只是宇宙爆炸之后几万万亿兆的物质中一次稍纵即灭的闪烁。而我则完全可以忽略。我可能就是那次闪烁之外的一个数。
我是宇宙中的一个数。那是个什么数?如果我把宇宙看作是一块蛋糕,现在,我把蛋糕平均切割3份或者更多的奇数,如同1被分成三等分后,也就是1除以3后,再乘以3,就得不到原先那个“1”了,再不会回到那一块完整的蛋糕。
宇宙肯定漏掉了什么。
而我,就是切蛋糕时漏下的那个无限小的一粒沫子,也就是奇点的宇宙分裂成多点的宇宙时,永远除不尽的一位无限小的数。
这位无限小的数重要么?当然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它丝毫不影响天体的运转。但没有我,宇宙就不是一个整体。尽管我只占0.33333……几万万万亿分之一过去后的那个数,可能连上帝都找不到我在哪里。但没有我,宇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1"。尽管多年后生命体会不存在,但我身上的分子会存在,原子会存在,再分割还有电子-质子-夸克-介子……一直到一粒叫希格斯的玻色子。它是不是“上帝的最后粒子”,还没定论。因此说我还可以再切分,我还不是那已知无限小的最后一位。
我在物质世界里的位置稍稍靠前,无比欣慰,在宇宙坍缩还原成“1”时,说不定少不了我。如果说物质不灭,亿万亿万年后,无论黑洞呑噬我,还是我像孤魂野鬼似的游荡在漆黑的太空,我依然是宇宙的一部份,上帝能找到我。
我为什么会喜欢天文?还差点迷恋上它。要不是我兴趣太多,见好东西都想享用,可能就上紫金山了。我觉悟很晚,如果文革不终止,被洗劫的脑子已经无用。在枪炮声中停课几年后,林副统帅摔机次年,勤工俭学似的又去学校逛了一年,16岁就打发到乡下收购站当学徒,在将要绞成纸浆的“封资修”书中让我看到了文字的美丽,也让我知道了真善美的存在。而真正改变我世界观的就是《十万个为什么》,还记得黑色带彩封面的那本“天文分册”,在旧纸堆中随风而扬。
我迷上了天文。尽管那本少年科普读物提到了黑洞,提到了大爆炸,提到了星辰的起源与终结,但宇宙如此之大,它的边界在哪里?边界之外是什么?它最终去向哪里?或者说它来之前什么?我的为什么在当年的"十万"里并没有答案。于是,我傻傻地照书本制自了一个天上星座图,然后在晴朗的夜空下,对着它去寻找那些闪烁的星星。
从此,我开始了认识世界的旅程。对宇宙这个永远探不到底的追问,就延伸到对其他事物的终极关注,人类的文明是如何产生的?人类赖以存在的社会呢?自由与制度呢?人的福祉是什么?美是什么?善又是什么?日子从何而来,明天将会是什么?如果我们站在宇宙的边缘看人类呢?哇,所有的问题随着阅读都涌过来。
在我读完八册《十万个为什么》后,继续在废纸堆里“淘宝”,并且开始花钱买书。从七十年代末到整个八十年代,应该说,凡新华书店有的那些最优秀的人类文化书籍也读了大半。我觉得我知道些常识了。
今天,我老了,面对数字时代,所有的人类知识都可以在微屏炫变中找到,但在去年,我还是花了近千元买了一套新版的十八册《十万个为什么》,打开的第一本仍是《天文》分册,四十年前我是花几个月时间读懂了它,现在我花几年时间也读不完它,许多知识我读不懂了,许多天体理论我也看不明白了。但是,书中有关宇宙所有一切,还是在我四十年前的常识中。那些暗能量暗物质以及M理论超弦理论也还没有被证实,或者想通过那些最大胆最具野心的理论欲构建所谓的平行宇宙,永远无法被人类实证。
但是,宇宙创造了我,我是左手摸得着右手的物体,我的存在或许你看不到。
此刻,我漫游在宇宙中,我靠近了星星,我在星系边缘中搜索那颗小不点的太阳,想像小亮点旁边那颗我看不见的蓝色星球。于是,我想到了人类。人类创造再伟大的工程,也不能在它有生之年抵达另一颗发光的星球,人类的消失是肯定的。但宇宙还很漫长,那像蚂蚱一样,蹦来蹦去,争利夺名的人类,就显得非常可笑了。
从宇宙回看人生,人生的极其短暂与渺小,让我想到那些宗教创建者,他们都是看到事物终极的人,大到宇宙,小到沙粒,只有如此,才能对人类有悲悯的情怀,才能将生命托付给天地。那天地即是神,即宇宙。在我们对宇宙怀抱神秘感时,上帝或许在那里。
宇宙给我无限神秘的感觉,观照宇宙,我会获得一种神圣,一种无法抗拒的敬畏,一种博大深沉的东西。你领悟这种东西时,你会忘却个人的琐事,不会关注其他人看来斤斤计较的事物;当你回过头来时,一种神圣的感情就会充溢在你对知识的渴求上,甚至在对每件日常事情上。如果经常有这样的夜晚沉浸在宇宙中看待万事万物,你就有宽容、谦卑、平等、自由和爱。
这就是你从宇宙中获得的全部智慧。
2014-09-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