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集 芳华如梦,美景难收

作者: 五音纷兮繁会 | 来源:发表于2018-08-18 23:43 被阅读34次

    读后感:漫画《梅兰芳》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诚意满满的好书。《梅兰芳》这部漫画大概是在我上初一的时候买的,创作者为林莹,由郭敬明《最漫画》团队推出。它分为四卷加上外传共五本,先放上封面图片感受一下这本书精美的画质。

            小时候家里管教很严,杂书闲书是一律不让看的,《儿童文学》倒是一连订了很多年。但是小孩子总是喜欢看点漫画,能在班里借同学们的《漫画party》一饱眼福就已经是很满足了。

            直到我在书店里看到这本《梅兰芳·卷一梅之卷》,当时我实实在在的被这本漫画所震撼。那是我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我手里拿着的这本漫画就是梅先生的“人生”,而且这故事都是画出来的,只要翻开,就可以面对面的“近距离”感受他。同时我还非常庆幸,画的是梅兰芳先生,这可总不是杂书了吧。我把书拿到姥爷面前,他乍一看是漫画,刚要说“不能买”,我赶紧接上:“这画的是梅兰芳。” 他果然就默认地给我付了钱。一直到现在我还能清楚的回忆起当时的心情,蛮复杂,混合了小孩子对漫画书的渴望、对一代京剧大师人生的好奇、对国粹京剧的兴趣甚至还夹杂着对创作者和郭敬明的感谢——没有他们推出这部作品谁知道我什么时候能光明正大的拥有一本漫画呢。

          看完了第一卷之后,同年其余几本又陆续出炉,我当然是如愿以偿的收集齐全。内页的画风都是这样的:

            要说我的读后体验——精致、真实、还原、良心巨制,感觉自己已经开始砌词夸赞了。梅兰芳作为京剧艺术乃至戏曲艺术的杰出代表,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他那如同画卷般瑰丽的人生,曾经以文字、油画、电视、电影、纪录片、舞台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再现过,但在漫画领域,却独缺佳作。这部漫画版的《梅兰芳》则获得了梅兰芳之子——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的亲自授权与全程指导。

            在漫画发行后,梅葆玖先生曾说过,京剧漫画《梅兰芳》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带动了一批京剧爱好者到剧场看戏,但对于京剧的传播和发展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青少年是接力京剧发展的未来主力军,而动漫作为面对广大青少年的主要文化娱乐内容,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非物质文化有着独特的作用。

            “以《梅兰芳》漫画的成功,作为进军号的第一次号角是对我的鼓励,我父亲在九泉之下也会为此感到欣慰,希望以此完成他终身传播发展中国京剧的遗愿。我希望,创作单位能将国粹京剧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以更丰富的动漫形式进行深度开发和传播,扩大在青少年中的收视群,树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时代传承者的风向标,带动生、旦、净、末、丑各行当、各流派的代表作传承发展,让青少年有充分的选择,一步一步地走进京剧的王国。”梅葆玖先生这样说道。

            之前我有时也在思考,很多非遗在保存和发扬的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一些阻力,这种阻力并不是非遗本身的问题,而是时代所“赋予”的。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各种传承人们不应一味的强调其技艺的重要与复杂,向大众高喊“来关注我们,来继承非遗啊!”。因为一个事物即使再好再完美,有人如痴如醉亦有人弃之敝履。所以什么叫“顺应时代潮流”,就是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创造出各种符合现代大众审美又包含民族内涵的新鲜事物。只有在供给上保持新鲜,受众群体才能始终有新的需求,了解和接纳“非遗”才能更加顺畅。反过来再说,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只有存在消费潜力,生产创造才会不断进步,从而产生新的生产关系。面对中国甚至是世界庞大的消费市场,潜力必然是无限的,那么万事俱备就只差联络非遗人与消费者中间的产品桥梁了。所以漫画《梅兰芳》的大胆尝试,无疑为其他技艺的宣传推广做了成功的范例,重要性可见一斑。

            话题再回到这本漫画。海南周刊曾经采访过创作者林莹,其对话令人感动。

    海南周刊:漫画的受众群体大多是青少年以及儿童,现在的漫画很多都有点“哈韩哈日”而您却逆流而上,用漫画这种艺术形式来写国粹京剧,您对未来和市场有信心吗?

    林莹:中国的文化,永远有着值得去了解、去感受的精华。这种精华是属于整个亚洲甚至是世界的。相比流行的元素的昙花一现,它的沉淀注定了千年不衰的魅力。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中国文化的魅力必定会更加深远。漫画国粹京剧是我对中华文化的信心,也是我对中国未来的信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18集 芳华如梦,美景难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pq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