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多数人都是这样,为人做事谨小慎微,左顾右盼,似乎都活不出真实的自己。我们拿着那一套普世价值标尺衡量自己约束自己,追寻那所谓的认可和安全感,从不敢不顾及左右而仅凭自己的感受活在这个世界。我们活的麻木而不快。
今天就这个小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并分享心得,如有不妥之处,望大家指正。
我认为人之所以在意他人的看法原因有三:缺少完整的自我或自我缺失(人格缺失)、安全感的追求、缺少客观独立的思维方式。
缺少完整的自我和自我缺失,在我看来就是缺乏独立完整的人格。一个缺少完整自我和自我缺失的人,往往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获取自我感,这样形成的自我其实是“假自我”。然而每个人的经历、标准、角度都不同,对你的了解也有限,能够真正带给你的正面反馈很单薄,甚至还有很多是负面的反馈。如果一个人说你好,也是你的某些行为正好对了他的胃口,但是缺少自我的人就会特别高兴,觉得自己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是真的好。如果一个人说你不好,那也是你的某些行为不符合他的价值标准,但是缺少自我的人就会感觉自己差极了,会开始极力为自己辩解,甚至攻击对方,以维护自己脆弱的人格,这个时候往往感觉自我崩塌,当然我说的是“假自我”。患得患失、怀疑自己、攻击他人就是这样形成的。简单的追溯一下自我缺失的形成,大概是在一个人幼儿时期,由于主要养育人没有真正“看见”过孩子,孩子的真实需求、感受受到了严重忽视,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渐觉得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都是错误的,需要迎合大人的眼光才能活,“讨好型”人格就是这样形成的。在人格需要建立的时期而没有得到支持、理解和帮助,多么可悲。
安全感的追求,这是人性使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可见,能够真正排除万难,敢于面对别人的指责、怀疑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大家都习惯按照大多数的观念去生活,害怕被视为异类。从众更加容易,更安全。每个人一生都在追寻安全感,稳定的工作、找个踏实的人过日子……这样的观念比比皆是,然而大家都追寻的东西就是真理?普世价值就绝对正确?这里想分享庄子《逍遥游》的一段,本人非常喜欢,可作为终身奋斗之目标: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最后,独立客观的思维方式,其实也是以上两点的一个总结。一个没有自我,从众心理严重的人必然不会形成独立客观的思维。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人的言行举止,进而影响到人的一生。独立客观的思维方式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敢于直面权威,敢于怀疑那些看似被认定的真理,敢于坚持自我而不受他人言语的影响。说到容易,做到难。客观,即全面公允,客观的看待别人看待自己,不偏激,不标高也不贬低。拥有独立客观思维的人,其内心的定力是巨大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如不动,稳若磐石。这样的人亦能找准人生目标,并实现其真正的人生价值。
这些都是需要终身修行的地方,愿大家都能够不断努力,打破人生桎梏局限,活出真实丰盛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