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脑袋里的世界并不是真实世界的客观、准确的反映,我们对事件发生频率和程度的估测会受到自己接触这些信息的频率和个人情感等因素的影响
由此引出今天的主题概念:可得性启发
我们下面来通过三个事例来加以阐述:
1、
如果让我们列出5个自己做事很果断的例子,那我们对自己做事的果断程度的估算就会高于之前,而如果把这个数字加大到10个,我们很可能就会降低对自己做事果断的估算程度
当然这里说的“5”和“10”并非固定实数,因人而异,只是通过数量的改变,来表达两种程度的变化
2、
生活中大多数朋友对坐飞机的恐慌感是远高于坐汽车的,这并非完全是因为能回想起的飞起失事的例子多余车祸。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飞机失事的后果相对于车祸带给我们的触动更大,留下的记忆会更下深刻 ,那么它就在我们脑袋里呈现的记忆更加清晰
实际上每年统计的车祸数据远高于飞机失事数的几百倍的
3、
如果我们身边有得某个疾病的亲朋好友,我们就会不自觉的加大对这一疾病发病率的估算
以上三个例子刚好说明了三个左右我们对事件概率判断的因素,依次是:数量、清晰度、情感
它们都会通过左右事例在脑海中的呈现来影响我们的判断
由此我们可以把可得性概念粗浅的概括为:通过实例呈现在脑海中的轻松程度来判断概率的过程
如今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媒体业高度发展的时代,商业媒体为了博取眼球,不断的在挖掘一些概率极低的事件来满足人们不断被抬高的对新奇事件的要求标准
这样不断加大对小概率事件的报道,就会误导群众的思考和判断
另外为满足大家的求新求奇的心理,越来越多尖锐、极端的言论被制造出来,混淆视听
我们的大脑是一只大懒虫,大多时候依赖于直觉判断,面对抉择,只看分子不看分母,这是很危险的一种状态
希望今天关于可得性启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