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楼下的马路对面有一个小公园,距离很近,直线100米左右,随时可以进去赏花观景,散步怡情,很方便。
常去公园的人,老少皆有,祖籍天南海北,大部分是居住在附近,大家就像邻居爷们,见面总打招呼,寒喧几句,互相问好,亲热无比。
园内生长着许多花草树木,景色秀美,并随季节更迭而呈现多种变化:初春,梅桃争俏;盛夏,绿树成荫;深秋,叶黄果红;隆冬,多风少雪,能常青示人的唯苍松翠柏。
群芳竞艳时,姹紫嫣红,处处飘香,人们都喜欢东拍西照,把自己置于花海之中,千方百计地想留住美好。
酷暑天,一些老汉,穿着背心短裤,拿着扇子,带上水杯,坐在树荫下,听着蝉鸣,耐着闷热,一边扇风,一边喝茶,还不时地流汗;不知道他们是在纳凉,还是在养生治病。
在秋风送爽的季节,硕大的黄柿,能把枝条缀弯,很有成就感;海棠果也露出了半红半粉的笑脸,像是在有意挑逗、勾引,撩拨得路人心痒,情不自禁驻足、观赏、拍照、流口水……
冬天出暖日的时候,常来些老人和孩子;老人们面向太阳,或蹲在墙边,或坐在裸露的干草根上,或原地踏步;孩子们跑来跑去,蹦蹦跳跳,相互追逐玩耍;看得出,人类对日光沐浴是多么的渴求、需要。
公园不大,利用率很高,白天进出不断,甚至傍晚到睡觉前都有人在此溜达;最热闹的是春夏的早晨,天刚蒙蒙亮,人们就陆陆续续来到这里。
喜欢打拳、练剑、做操和跳舞的人们,汇集到一个面积不大的小广场上(分别都有专属小区块),先伸胳膊踢腿热身,再跟着教练(领队)做规范动作。
吹笛、拉胡和戏曲的爱好者,直奔一棵大树下的开阔地,利索地放下背包、取出家伙;粘贴笛膜,紧弦定音,大吼几声,这都是奏、唱前不可缺少的准备。
几位遛鸟的长者提着鸟笼,慢悠悠但很准时地来到常去的小树林;掀开笼衣,清理垃圾,把鸟笼挂在不高的树杈上,再呆到稍远一点的地方,与伙伴们边喝茶、边聊天、边欣赏鸟儿们叽叽喳喳的对话或合唱。
还有踏着露水采蘑菇、挖野菜的老太太,一手拿着小铲,一手提着塑料袋,两眼扫描似的四处搜寻,当看到蘑菇出现的时候甚是兴奋。
园丁(工)是这个圈子的贡献者,比较辛苦,不但早上班,来前还要吃早饭,这就迫使他们不得不起床更早,为的是趁凉快抓紧干活;拔草、松土、浇水必须及时,几乎每天都得干;割草、剪枝是周期性活,施肥、补栽等相对较少。
我的锻炼方式主要是快走,一般不起那么早,先加入环道步行的人流走够步数,稍作休息接着练“八段锦”,然后与练友们相互切磋交流……
红日初升的时刻,人数基本上达到了峰值;晨曦里,歌声、乐声、笑声、操练声此起彼伏,每个人的脸上均洋溢着幸福的喜悦,整个园区都沉浸在盛世、祥和的氛围之中。
闹市中,能留下这么一片绿色休闲之地实属不易,大家都恋惜这块宝地,自觉呵护园内的一草一木,从心里把它当成了自家的花园,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