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又被“生”了下来,游戏又重新开始了。
——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
几年前看过一个电影《恐怖游轮》,电影情节恐怖气氛虽然很浓厚,但令我记忆犹新且感到惊悚的却是主角一直不断的重复这个过程,无休无止且无法自拔!如果将它与佛教的轮回观联系在一起,肯定会让人遍体生寒。每个阶段我们都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每个阶段都认为自己都是正确的!从而造成由这些“正确”观念牵制在这没有尽头的恐惧之中,最难受的是自己根本察觉不到,也没有人帮你打破这个轮回。就像一条贪吃蛇,一点一点吃掉自己。
生与死一直都是困扰人们的问题,它始终没有统一的答案,大家互不取信。归根结底我想是因为生死之间的问题无法相互代入。人相信自己的经验更多一点,即是接受他人的观点那也只是他人的观点可以弥补自身经验的缺陷,如果被全然推翻,我想能接受的人就屈指可数了。而世间更有不少有意或无意之人,窥见问题的一角就认之为真理,不加推敲便将人引入更加极端之地。(此文也有这个可能,如有缘读此文者,不同见解可以互相探讨。)
无常一词我最先从佛教中得知,起初对无常二字的理解无非就是“山无常形,水无常势”,肤浅到近乎就在字面之上。佛教对无常的解释却深且广,几乎涵盖一切。“一切都在变”这完美的诠释了无常二字,佛教的观点更将无常推至“刹那”间。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理解起来离得似乎有些远,很难和自身联系起立。我们将这种体验放到近处,周遭的一切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我们睡的床铺,坐的椅子,相处的人,甚至是情绪都在恒常流转。这一切从物理上来理解其实也不难,我们接触的一切认为实有的物质,都是由最小的粒子构成,这些粒子从来不会静止不动,而且毫无规律。换而言之我们接触的一切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只是有些变化很容易捕捉,有些却不容易。我们与生俱来的潜意识都将容易捕捉的定性为“变”,像被火烧掉的纸张变成灰;难以捕捉的认定为“不变”,像钻石。因此我们不可能遇到同样的一件事物。
佛经中有记载: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如果将此刻状态定义为“生”,下一刻状态定义为“死”,那么一切实有之物实际就处在一连串的“生死”状态。只是这个状态变换速度之快,完全超越我们现有的感知,以至于给我们一个错误的信息,认为我们短时间内是恒常的没有变化的。如果将一帧帧画面看做是最小粒子,电影其实就是最好的佐证,我们完全感知不到每一帧画面的闪动,从而经常性忽略它,习惯性认为电影画面就是如此。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不也很好的解释了这一切吗?
既然一切实有之物都遵行无常规律,我们不防大胆推测一切有意识的生物,这个意识是否也遵行无常规律,我们上一秒的感觉是否时常在下一秒被其他感觉替代?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意识应该也是一连串的“生死”状态。一切实有之物如果有一种基本粒子(姑且这么称呼)无法分割,那原本组成陶瓷的粒子经过若干因素之后变成一块黄金那似乎也并非什么不可能吧!换而言之,意识应该也有这样一个持续轮转的状态,果真如此的话,无常带给我们的就是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就是死亡并非终结,他只不过是下一个状态的开始;坏消息就是,佛教说的轮回是存在的,也就是说我们很有可能下一世继续玩这个游戏,更糟的是下一世并不一定是人这个角色,有可能是些其他奇奇怪怪的玩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