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有亮点,评课在手边
邱超
有幸参加了景区创新课的评分环节,跟着景区里优秀的五位老师学习了太多的讲课技能,现在我就把这一批的英语讲课亮点细数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跟着我,跟随老师的讲课思路,学习长处,最关键的是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去。
上午三节英语课,三节英语课不是刻意安排在了上午,而是抽签决定的,当然这三节课在一起也有了对比性。老师们的专注力训练方法和课堂的形式深深地吸引到了我,比如下港的刘晓明老师带着学生们发音的时候,要求大声读时,学生跟着大声地读,要求轻轻地读时,学生就跟着老师小声的读。大声读似张扬了个性,小声读又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学生们瞪大了眼睛,跟着老师的节奏读,带着感情地读。在形式上,学生们扮演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食物,在一问一答的过程当中,老师还当起了导演,让“小动物们”表现出对食物该有的热爱,学生们在情感体验当中,顺理成章地说出了自己想要的食物名称。在无形当中,把知识和能力都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比如大津口的房庆红老师,习惯带着学生带上重点的音标读,读两遍音标再读一遍单词,学生跟着读起来朗朗上口,好像在读绕口令,绕口却锻炼了发音能力,押韵又产生了韵律美。知识性一直贯穿讲课始终,比如ache作为后缀词,表示的是疼痛的意思,那么这样引申下去,很多不熟悉的词汇就迎刃而解了,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在课堂形式上,老师让学生当起了小医生,在情景环境当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比如黄前中心小学的孙晓倩老师,将需要学习的单词在黑板上一闪而过,让学生的小眼睛专注地盯着幻灯片,稍有走神便跟不上游戏的节奏。在训练记忆力方面,学生采用累加单词的形式进行口语表达,在一个学生介绍了房间里的物品时,第二个学生紧接着重复前一个学生介绍的物品并且加上一个新的物品,第三个学生,连带着前两个学生提到的物品再加一个自己熟悉的物品,这样最后一个学生需要连续记忆四到五个单词,在不断重复记忆当中,学生参与性高,灵活性强,注意力更加集中。在基础巩固环节,孙老师带着学生们纠正尾音的发音方法,摸着声带让学生体会震动与不震动的感觉,然后感同身受的纠正尾音重的错误发音。这样下来,比老师一遍一遍的面对面纠正发音更有效率,成果更高。真是三节专业性、思想性、趣味性并存的英语盛宴。
当然美玉不可无瑕,或多或少的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方向,某些细节的处理上稍稍偏离了创新课的主题思想。比如,刘晓明老师在最后活动的设计上,设计的动物喜欢吃食物的环节上,节奏上可以控制的简短一些,除了表演的学生以外,底下的学生都在“看戏”似的看热闹,其实并没有真正都参与了活动。我的建议是,这个活动在设计的时候,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去练习,表面上看,展示的环节场面乱了点,实际上所有的学生都调动了积极性,全员在动比单个的去表演要生动的多,效率会提高的更快。大津口的房老师的这一节课,知识性内容太多,学生一节课可能会消化不了,以致于最后的展示环节上,学生还依旧表演不离课本,也就说学生对学习内容并不熟练,甚至某些单词对于学生而言是陌生的,是不熟悉的,所以要想句子练的好,必须单词凑热闹,单词熟悉了,词组会读了,句子自然而言就理解了。说到单词的巩固上,黄前小学的孙老师还是更懂得学生的发展规律,她让学生把重点词汇在黑板上写了又写,让学生记了又记。这是好的地方,好脑子不如一个烂笔头,一节公开课上,难道写东西就会耽误时间吗?要知道教育是慢的艺术,是等待的艺术,慢工出细活,需要学生在慢慢的书写中让学生记忆知识。不过孙老师犯了一个大忌,这一节课把过多的时间用在“设计”上,学生们准备了涂色笔,把房间设计了不同的颜色,但是对于巩固单词,却提到了很少的一部分。我的建议是,以小组的形式,一个问房间里有什么?另外几个同学轮流回答,房间里的摆设物品。同样,也可以采用游戏的环节,哪个同学一口气说出的单词数量越多,哪个学生就获胜。把涂色环节去了,直接换成把正确认读的单词放到合适的房间里去。同样,老师也站在一个统筹的高度上来,可以把不同功能的房间拿出来。比如绿植可以放在卫生间,也可以放在会客厅。比如玻璃瓶既可以放在厨房,又可以放在卧室。这样学生在安置这些物品的时候,也可以有一个设计师的高度去真正的设计。也让同学们当一次小小“设计师”。与房老师的当医生开处方单有异曲同工之妙。
每次评课,我都希望站在讲课老师的角度去设计课堂,体验课堂,感受学生。每次都会把自己摆在我是讲课老师的角度去评价课堂,这对今后课堂的驾驭有很大益处。所以,记录的是感受,评价的是自己。教师,一辈子一个课堂,讲的是知识,也是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