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年,重读《用户体验要素》,经典书目,说常读常新是有道理的,首杀时没有整理读书笔记,这次读完整理一下。
用户体验要素,分为五个层级: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
简言之:
战略层——解决为什么要干这个事,给谁干的问题
范围层——解决这个事的边界在哪,什么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或迭代去干的问题
结构层——定好要干的调子了,解决以什么样的形式去干这个事的问题
框架层——内部的组织结构定好了,解决用什么样的形式给目标受众的问题
表现层——解决目标受众能不能看上这个事的问题
作者是基于web产品或IT产品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五个层面应该有的样子和注意事项,实际这五个层面是人为的进行了拆离去阐述,书中内容不再赘述,一本很简单的书,速读1-2h就搞定了,详细体味一下时间就未知了。
现在理解来看,这应该是一个项目的通配模板,类似一个简版canvas。
先说一下这次读完的感悟:一件事情或一个项目要想成功真的是太难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为何柳井正讲“一胜九败”。
1.项目需求——立足之本
真需求or伪需求,需要结合目标受众和需求场景的结合、转化来看,需求认证来源于常识和市场调研,这两边都不贴,可以直接pass。
举例:
毕胜(对于我这种老电商人来说,这是个大佬),搞了一个C2M的项目,slogan就是平民价格大牌品质,这一句话其实就说明白了他的目标受众和需求场景,受众是中低薪阶层,“面子”标签属性较弱的产品。
人具有天然的群体属性,在群体中“竞争”、“对比”等属性是必然存在的,产品就会从功能型需求转化为社交型需求,硕大的logo是必需品,这已经与经济水平无关了,这也是莆田鞋的活水。
所以,毕胜面向同一受众,产品社交属性和功能属性的关系,是项目是否能成功的根本。
这个结论就无须市场调研,是否满足常识而已。
2.节奏控制——成长线
当项目需求验真后,实际项目已启动。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情,将成为团队leader最重要的事情。
常规市场阶段分为——导入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导入期,效果较好,提前进入增长期,依然需要验真。
节奏控制,或说克制欲望,实际是leader最重要的事情。
3.组织架构和团队人力结构——支撑线
好项目太多,为什么依然是“一胜九败”,要么组织架构不支撑,要么团队人力结构不支撑。
组织架构和人力结构,是《用户体验要素》一书中提到的结构层和框架层。
结构层是桥梁,是机制或流程支撑的重要节点,是组织效率的体现,scrum中最强的就是要消灭浪费和清理障碍,流程不通、机制冗长,项目不黄简直是天理不容。
项目关键角色,人力的知识体系或能力结构不陪衬,就会成为一个木桶的短板,拉胯整体效率,在leader任命角色的时候,是有限预知的,没有强力互补,黄是必然。
在项目的路上,踩多了坑,体验了“一胜九败”,重读用户体验要素,感悟加深了一分。
——THE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