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挪威的森林》到《斯通纳》

从《挪威的森林》到《斯通纳》

作者: 申徒未 | 来源:发表于2017-08-09 11:00 被阅读70次

    读完了斯通纳,发现已经很多年没有读过让自己如此感动的小说了。我一直认为,如果一本小说能让你感动,必然是你在小说中看到了自己,或者是一段经历,或者是一种念想,也或者是一个场景。我上一次如此感动是二十四岁在法国读《挪威的森林里》的时候,是的,那个时候的我正在恋爱,正沉浸在自己的感情世界里。就如同挪威的森林里写到的那样,那个时候,无论看到什么,说到什么,最终都会想到我和她。当然最终我没有和她在一起,天涯海角,只存念想。

    我觉得自己读斯通纳的时间好像太早了一点。我刚到不惑,看完这本书,似乎已经看完了自己的后半生。斯通纳的人生称不上失败,甚至是有意义的,因为他是认真的,经过了审视后走完了一生,但是他的人生也是灰暗的,悲剧性的。我想他在死时的一刹那,应该有很多的遗憾,遗憾自己人生的亮色太少了,遗憾自己没有更任性的生活。但是我想他自己也清楚的知道,他的人生就算重来一次,他还是会这样度过的吧,除非他不再是斯通纳。

    斯通纳在职业生涯中虽然算不上多么成功,但毕竟是大学教授,已经比许多普通人好了许多。考虑到他的农民家庭的出生,这甚至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他的人生悲剧在于他的婚姻。当我读到他和伊迪丝的生活,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笼子,他和伊迪丝静静的呆在里面,一人守住一端,没有交流,也没有厌恶,他们感到窒息,但是他们不出去,仿佛一旦出了这个笼子,他们就不再知道怎么生活。他们可爱的女儿也困在了里面,噢,多么可爱的格蕾丝,书中最温馨的描写就是斯通纳在书房里工作,小格蕾丝在他身边静静的写着作业,这一场景在斯通纳的脑海里念念不忘,“当时只道是寻常”。可是小格蕾丝最终被伊迪丝强行的带到了她那一边。然后格蕾丝长大,终于冲出了笼子,可随即就沦落了。生命还没有绽放,已然凋谢。当斯通纳面对着成年的格蕾丝向自己讨酒喝的时候,心该是多么的痛啊。他肯定再一次想到女儿小时候,静静的坐在自己身边的时候的场景。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最残酷的悲剧也莫过于此吧。当斯通纳快要死了的时候,格蕾丝问他,她自己和妈妈是否让他失望了。斯通纳说没有,但是我不知道斯通纳是否确信自己的答案,或许他对作为父亲的自己会更失望吧。

    如果二十年前我读到这里,我会觉得太纠结。人生最重要的是开心,不是吗。为什么不走出这个笼子。合则留,不合则走,一拍两散,岂不简单。可我现在能够懂得,人生本来就是纠结的。人长大的过程,就是一步一步妥协的过程。原来觉得只用回答“YES or NO", 现在的回答却是在“YES or NO”之后还要再加一个“BUT"。斯通纳肯定想到了走出去,但他一定也想到了格蕾丝,想到了他的工作,也想到了伊迪丝能否接受他的离去。他或许也想到了初次见到伊迪丝的时候,然后又想到了以后或许还有希望。如此种种,终于有一天格蕾丝长大了,他也不再有希望,可是他已经老了,只需平静的走向生命的终结,不再需要热情和爱了。

    但是斯通纳不是LOSER。他有他热爱的职业,他认真的教课,认真的书写。无论天赋怎样,至少他做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在他做癌症手术之前的时间里,他加班加点,批改论文,安排课程,一丝不苟。如果没有对于职业的热爱,我想是很难做到的。在这个世界上,包括我自己在内,绝大多数人只是为了生存而工作。能做到不讨厌,尽其职,已经不错了。而且,“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斯通纳的人生却是经受了自己的严格审视的。他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从学农业改到学文学,和所有包括所谓正义战争的疏离,在学校里和顶头上司劳克曼斯的长达几十年抗争,还有对于婚姻的坚持,当然还有他和凯瑟琳的短暂却绚烂的情史,对于所有这一切,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斯通纳是清醒的,他没有逃避,没有欺骗自己,无论是痛苦还是幸福,他都真切的感知着。

    不过,斯通纳的幸福是短暂的,他和凯瑟琳在一起的时间不过一个暑假,虽然爱一直都在。是的,这是一起婚外情,不过如果感情是真挚的,一定需要加一个条件是婚内还是婚外吗?我相信在斯通纳走向死亡的那一刻,会想到在他身边静静写作业的格蕾丝,也一定会想到在小屋里和他做爱的凯瑟琳。他还会想到,当时如果和凯瑟琳多待一段时间该多好,哪怕知道最终的结局还是分开。因为那种爱,那种热情,那种相互理解后的性,对他来说,是他一生中灰暗背景上几乎唯一的亮色。斯通纳和普通人不一样,在他和凯瑟琳的感情上,他没有太多去考虑社会的传统价值评判:在美国,对于婚外情的成见是很深的,他只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在行事。他爱了,他离开了,他有遗憾,但是他承担了自己的责任,所以他也是自由的。这看起来有些矛盾,但是我觉得自己理解了,就像我多年以后终于理解了《局外人》里莫尔索的并不是真的冷漠,并不是麻木不仁,理解到他其实是一个意识到世界的荒谬后继续追求意义的真正的自由人。

    写到这里,《斯通纳》仿佛是有了一个光明的结尾。我甚至心底对他有了羡慕。他死了,但至少留下了自己写的书,哪怕看的人不很多;而且他挚爱的人写的书,题词献给了他。斯通纳的人生没有白过,他是我们普通人的英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挪威的森林》到《斯通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vl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