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月》席慕容
我见:
所以,年轻的你,无论将来会碰到什么挫折,请务必保持一颗宽谅喜悦的心。
这样,当十几年后,我们再相遇,我才能很容易地从人群中把你辨认出来
我思:
让我想起了一句话:
There is only one heroism in the world: to see the world as it is and to love it.
世界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这个世界的真相后,却依然热爱它。——法国罗曼罗兰。
同样还有一句话——敢死并不勇敢,敢活着才是最勇敢的。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佛法说无常是生命的本质。所以我们人生在世,就是一个升级打怪的过程,肯定会不断地遇见坎坷,艰难挫折。那么你如何对待他们,就是看你自己的修行了。
如果你遇到挫折就萎靡不振,就是抱怨。怨气都写在脸上,相由心生,那么几十年以后,别说是老友,照镜子,自己都嫌弃自己!
所以席慕容说,年轻的朋友,无论将来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要保持一颗宽谅喜悦的心。这才是永葆美丽容颜的最大秘诀。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积极的情绪,对身体健康、对容貌寿命都有无可取代的作用。无论何种境遇,有一颗宽谅喜悦的心,才能心情快乐平和,处于更高的能量层次。
2、《我与地坛》史铁生
01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
“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前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做过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
02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待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待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
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我思:
你说的这两段话真是写得太好了!无论是画面感,还是心理描写,细节刻画都惟妙惟肖,又痛彻心扉。深深的感染了我。也许这是因为他是在用生命在写作,所以他的文章才会浸透着一种生命感,一种悲情感,一种握手一样无与伦比的真实感。
我为什么单独摘出这两段呢?第1段,对自己母亲的那种画面感描写仿如眼前。对母亲的内心深处的心理活动的揣摩,让读者觉得确实如此,感同身受。深深地被母亲所感染,非常的同情她。
第2段,自己在这么大的一个园子里,母亲戴着老花镜去四处寻找他的画面感,那种无助担心,又急迫匆忙的神情跃然纸上。儿子的那种后悔与悲伤,深深的刺痛了每一个人的内心。
好的作品就在于,第一,画面感,第二情绪的细腻刻画,这两点都会让读者感同身受,身临其境,马上有了心灵的链接。有了情绪的共鸣,这就是好伟大作品的厉害之处。
3、《红玫瑰和白玫瑰》张爱玲
我见: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我思:
张爱玲的这段经典真是让人拍案叫绝,首先是运用类比。类比是高手的秘密武器。把红玫瑰,比成蚊子血,朱砂痣;白玫瑰比作是饭粘子和明月光。这些都是生活中特别常见的东西,又特别的具象化,让人马上心领神会。
其次这段话对人性揭露的也是出神入化。人都是拥有的东西不珍惜,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是觉得美好。这种倾向在情感中越是如此。
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当时所做出的一辈子的抉择,是多么的神圣而庄重。但是偏偏婚姻又是爱情的坟墓。如果婚姻经营不善,从当初的五光十色、温馨美好,到变成一杯白开水,左手牵右手的平淡,甚至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人性都是爱比较的,自然而然就会跟当初自己放弃的那片森林来比较,如果当初我嫁了那谁谁,会不会结果不一样?如果我当初做了不一样的决定,是不是我的命运也会改写?正是因为人性的爱比较,得不到的东西越好。所以张爱玲的“红玫瑰和白玫瑰”才会击中无数人心中的那块柔软地方,唏嘘不已……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果决和笃定,毕竟只是属于少数人。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的一份子,都会比较,都会后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