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

作者: 妮妮大喵 | 来源:发表于2022-02-13 15:24 被阅读0次

    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这能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


    关于自我状态

    人生有三种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这三种状态都对生存有价值。

    何谓“儿童自我状态”: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的,包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进入儿童状态后,感受和行为都和小时候的自己一样,和实际年龄并没有什么关系。

    何谓“父母自我状态”:表现得像自己的父母,包含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对生活的评判标准,

    何谓“成人自我状态”:用理性而非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在这个状态里,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够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更重要的是,你有力量改变你自己。、


    关于人生坐标

    一切的关键在于“人生坐标”,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从那以后,我们便建构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换一个词来说,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预言”。我们会控制事件的发生,从而确保预言会成真,确保自己的世界和预期的一样。

    在这人生坐标中,则衍生出四种不同的态度。

    我不好,你好: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竭尽所能地选择记住那些悲伤和不快乐的事件,而忘记或忽略了美好的时光。认为自己的人生被不好的力量影响,无法掌控人生,容易抑郁、焦虑。无论做什么,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爱。极端行为是自杀。

    我好,你不好:这类人处于父母自我状态,常常会占据权力和权威的制高点,总需要攻击或者谴责别人。他们从不觉得内疚,总是在怪罪别人。他们自卫的方式,是把自己内在的恐惧对外投射到别人身上,这样就能把对自己的怒火转向别人,所以从不会抑郁,极端行为是谋杀。

    我好,你也好:是一种发自内心信念的行为,接近于人本主义的信条,信自己,信他人,而不一定非要信神或超自然。


    关于情绪

    说到底,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我们选择了“愤怒”,我们“选择”了悲伤。但我们做这些选择的时候,都是无意识的,更像是一种条件发射。

    父母、童年对孩子的影响:

    成人表现的一切情绪、智能、习惯和道德,大多都是由他童年时代的经历所决定的,父母会不可避免地把他们的观念和行为传递给后代,正如他们一定会把自己的基因传给下一代。童年体验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变成了我们成年后经常有的感受,“孩子是成年人的父亲”。

    如果想要改变,就要更好地理解自己,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并理解这些情绪。如果你否认它们,不论是用无视还是压抑的方式,结果都像是做了截肢,就如身体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了一样,在某个程度上成了一个残缺的人。

    关于情商

    高情商的人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能管理情绪,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最重要的是,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

    关于爱自己: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加严苛。”我们看到的自己,并不一定总是我们喜欢的样子,从当下的你,变成你想成为的自己,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勇气和决心。


    触点:

    当一个孩子面对父母对他的批评,他的自然情感是会愤怒的,但是如果父母长期的批评并且不允许他表达自己的愤怒,那么孩子就会开始适应这种状况,把自己的愤怒隐藏起来,反之,开始取悦父母,对父母顺从、依赖、道歉,对于孩子来说,他对父母感到愤怒,但也会因为这种愤怒而产生内疚,因为他觉得父母是关心他的,他怎么能因为这种关心而生气呢?这时候,只能牺牲自己的情绪。

    但是这种情绪并不会悄无声息地消逝,它会变成另外一种怒火,这种怒火看似没有什么攻击性,比如撒泼、郁闷、拖延、厌烦等,会耍一些小孩子脾气,回到小孩子的状态,但严重的会变成抑郁,他会觉得别人好,而我不好,对自己产生深深的厌恶,觉得别人的不快乐都源于我,觉得自己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没有价值的,甚至会选择自杀。例如在这本书中的蛤蟆先生的童年里,有一位高大威严、挑剔的父亲,总是批评和责备,令人生畏;而母亲虽然比父亲亲近些,但也总受制于父亲,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长大,蛤蟆先生习惯了顺从,用浮夸和愚蠢的行为来博得关注,连愤怒都是缓和的方式,例如用怄气等不带攻击性的方式。

    根据书中心理医生苍鹭的描述,孩子在4、5岁左右会因为两个问题而决定自己的一生,第一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看待自己的,我好么?第二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看待他人的,他们好么?

    由这两个问题引出了人生坐标的四象限,即“我好,你也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和“我好,你也好”。处于“我好,你不好”的人,站在权力的至高点,把惩罚和斥责别人当成已任;而处于“我不好,你好”状态的人,则会处于低自尊状态,认为别人什么地方都比自己好。

    我们童年一旦决定处于什么样的模式中,那么后面就会无意识的坚持这种模式,这些态度和观点成为了我们为人处事的底层架构。也就是说,在后面不刻意改变的情况下,一个人的童年模式将决定他的一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wf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