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水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这首脍炙人口的明日歌许多人都读过,我们理解并践行歌中的真谛了吗?这首诗明明白白的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一定要学会立即行动,凡是不能靠拖延,否则你失去的只是属于自己的机会。读完《别让拖延害了你》这本书,令人对拖延的产生、表现、本质、危害及如何战胜拖延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先来看看拖延症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不是每一个做事爱拖延的情况它都叫拖延症,有些人他做事也拖拖拉拉,但是他不难受,他不自责,不纠结,他也不想变得更有效率,这种情况就不叫拖延症。能称得上是拖延症的是说,做事不仅拖,而且在心理上他不能接受自己现在这个样子,想要急切地做出改变,但是就是办不到。最后这种心理的矛盾导致极度的痛苦,在身体上也会表现出一些病变,比如说头痛、胃痛、失眠,到最后影响了自己正常的生活。像这种情况就被称为拖延症。拖延是一种人的心理疾病。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疾病,且与焦虑症、强迫症、自闭症等病症不同。世界上最神秘的东西是人心,人的思想无法揣度,人的心理千差万别,作为一种心理疾病,拖延症的病因也五花八门。有的人拖延,是因为天性;有的人拖延,是因为恐惧;有的人拖延,是因为追求;有的人拖延,是因为体质;有的人拖延,是因为⋯⋯拖延很可怕,它仿佛是一株株顽固的杂草般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内心,难以根除,但是,拖延其实也很脆弱,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拖延产生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那么将其斩草除根,也就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所以,拖延症不是绝症,它只是一只"纸老虎",只要我们看穿了它的伪装,轻轻一捅,它就会破灭。
有拖延症的人,他在做事的时候,他会掉入一个叫做拖延怪圈的陷阱。就是在面对一个新任务的时候,他先是对自己有一个很高的预期,想要早早地开始,充分地准备,最后漂亮地完成任务。但是他一直处在这种理想的状态里,就是作者所说的一种脑锁住的状态,他就是开始不了,不肯行动,他一边拖一边伴有极度的焦虑,到最后截止日期快到的时候,他要么把它一口气干完,要么就直接放弃,这整个过程特别的痛苦。
就拿我自己来打个比喻吧,我在写这篇作业的时候,就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拖延周期,我来描述一下感觉。比如我五一过后要交稿子,我四月份就开始准备看书了,脑袋里面有一个对这篇作业很高的期望,就是我要写一篇逻辑清楚又有深度的好文章,最好就是让别人看了有一种不错的效果。然后就开始翻书,虽然想得挺多的,但是就是动不了笔,就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一直拖拖拖,拖到四月底的晚上了,连个大纲都没有,然后心理就开始越来越着急。到五月三号的早上,我心理有点变化,就是我突然觉得我还有很多的时间,反而开始不慌了,这时候我还有一天的时间,还有一晚上的时间,是吧?然后开始慢慢地想,有了点思路,一直耗到五月四日的晚上,不管怎么样都得动笔了。好,反正就是它了,然后就写到半夜,终于完成了。
在完成的那一刻,我脑袋里面迸射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我下一次一定不能拖,我下一次一定要早早地开始,因为这个过程实在是太难受了。我这种情况属于轻度拖延症,因为至少可以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任务。
那重度拖延症患者可就比这个情况要惨得多了,重度拖延症患者,他前面的心理过程都是一样的,都是想做,很焦虑,但是动不了。但不一样的是,他在截止日期之前,他完成不了,直接放弃,或者是在没有截止日期的时候,一直处在这样一个焦虑和纠结的状态。这种状态久了之后,会产生一种自我攻击、自我毁灭、破罐子破摔的倾向,越做不好,越完成不了目标,他对自己下一个目标的要求反而越来越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自我挫败的闭环,到最后这种心境它会投射到外部,开始对外界的环境产生强烈的不满。如果到了这种情况,这个人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他都觉得身在地狱一样。
仅做事拖拉或是懒得去做,只能说是一种“拖延”习惯,有时候拖延是无法避免的。但拖延是很容易出现恶性循环的,俗话说:破罐子破摔,长此以往,就会降低自我的期望,导致自己的表现越来越坏。
当拖延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已经影响到情绪,就会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以及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因而产生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日积月累,会影响个人的发展。
拖延在国内外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消极的行为或应对方式,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
一因此,对因为拖延产生困扰的人来说,需要合理认识拖延现象,培养对自我情绪的掌控能力,如果没有心理上的自律,行动上的自律必然无法持久,用积极的心态努力摆脱拖延的怪圈,才能让我们更好的面对生活。
现如今,拖延症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拖延虽能获得短暂的“解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因拖延行为产生的焦虑、内疚等不良情绪只会变得更加强烈。从中医来说,不良情绪往往会影响人体气血运行,影响脏腑功能,久而久之可能出现胃痛、失眠等身心问题。
拖延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对抗(应对方式)或者说防御机制,是人们趋利避害的本能选择。当拖延成为习惯后,改变它就需要强大的力量,但一方面人们不相信自己拥有这样的力量,另一方面又安于现状,不知该如何获得更多更充足的能量。所以,拖延症也是一种低能量状态,是能量的缺失和需求。
克服拖延症,可以尝试以下措施。
一、列出事务清单。要想避免做事拖拉,最好把必做的、可做可不做的、不必做的事情,罗列清楚。之后,将时间和精力集中放在要做的事情。从而避免各种事情、各种头绪混杂在一起,一会儿觉得这件该做,一会儿觉得那件该做,犹豫不决。或者一件事做半截儿,又想起另一件事儿,相互影响。
二、限定完成时间。无论时间有多么充裕,都要养成定时、限时做事情的习惯。并且要做到先工作,后娱乐。把该做的事情做完了,做好了,可以尽情娱乐。但是不可先娱乐后,玩累了,了了草草做正事。也不可边玩边做。要做到一心一意,集中精力做事情,并且暗示自己“只有一次机会”。
三、自我奖励或惩罚。凡事按计划按标准完成了应该做的工作,可以进行自我奖励。如果又出现拖拉现象,则要进行自我处罚。如此,在经过一个时期的“训练”之后,就会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