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情随笔
年味,抹不掉的乡愁

年味,抹不掉的乡愁

作者: 121774640fff | 来源:发表于2017-01-30 12:30 被阅读30次

    文/夏鸢

    01

    我们的生活,多少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的。

    比如端午节要吃粽子,中秋节要吃月饼,元宵节要吃汤圆。西方国家感恩节要吃火鸡、做大餐,圣诞节有神秘的礼物。

    而中国最具有仪式感的节日便是春节,也叫过年。

    也是因为这种仪式感,异乡的游子不远万里,不论身在何方,不论坐飞机、火车、轮船、大巴、牛车、拖拉机,都要赶回家过年。

    这种仪式感不仅是一种传承几千年的文化,还是是中国人祖祖辈辈绕不开、解不了的乡愁。

    踏入腊月以后,乡愁便浓烈起来,喝了腊八粥以后,思乡更切,上班一族开始无心工作,左盼右盼的期待着年会的到来,年会以后便是春节放假时间。

    过了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那浓浓的年味就像一坛尘封已久的佳酿,把孩童时期的记忆飘散开来。

    02

    记得小时候有一首歌谣,奶奶经常教我们哼唱:“ 二十三 ,打发灶老爷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洗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

    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到了腊月二十三那天,吃完晚饭后,奶奶会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糖果和水果,然后念念有词的祈祷灶老爷向玉皇大帝多说好话,祈求家人平安畅顺。

    小年过后,便选一天天气晴朗的日子开始大扫除。洗桌子、椅子、擦窗户、扫天花板,把尘埃旧物都清除,留下明窗几净,焕然一新。大人们干重活,小孩子帮忙洗桌子、椅子。洗好的桌子、椅子沐浴在冬日的太阳下,像一位经历岁月磨蚀的老人一样,微笑着看着在他身边闹腾的小孩子。

    大扫除后便是办年货,置新衣,这是孩童时期最期盼着的日子。

    一大早跟着大人们去赶集,又称“趁圩”。街上的人熙熙攘攘,来往不绝,卖衣服的,卖龙眼干的,卖咸花生的,还有卖各种各样的年货,小孩子最爱的就是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热闹场景。

    购置好年货,就等着除夕的到来了。

    03

    终于,年来了。

    除夕,又叫过年,起源于先秦时期,这个传承千年的节日是华人最隆重的节日。

    除夕,家家辞旧迎新,都要准备丰盛的一餐。大人们从早上就开始忙乎,妈妈准备年夜饭,爸爸和叔叔贴春联。吃完丰盛的年夜饭后,大人就赶着我们去洗澡,要把旧的洗去,换上新衣迎新年。

    洗完澡后,大人们聚在一起看电视,聊家常,畅谈来年的打算,小孩子在屋外放鞭炮,放烟花。那时候,春晚在我们那还没那么火,也没有红包雨,也没有春节集五福,可快乐却触手可及。等到零点时,已经有零零星星的爆竹声响起。

    大年初一一早,妈妈把我们叫醒,穿上新衣服,洗漱完后便跟着大人们去祠堂参拜祈祷,祈祷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赚大钱。拜神回来后,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晚辈给长辈拜年问好。

    拿到的压岁钱两块到十块不等,后来生活条件好起来后,压岁钱的数额慢慢的增大,尽管压岁钱不多,但这是儿时最值得高兴的事情。

    还有值得高兴的事情是,大年初一有很多零食吃,糖果、饼干、花生、瓜子、水果等,从正月初一吃到正月十五。

    初二开始走访亲戚,给亲戚朋友拜年,七大姑八大姨聚在一起聚聚旧,聊聊家常。小孩子一起放鞭炮,放烟花......

    04

    有人说,经济变好了,年味越来越淡了。以前过年时吃不完的零食,而如今随时可以满足;以前往往只有过年才有新衣服,孩子们在大街上“争鲜斗艳”,而如今我们随时可以穿新衣;以前的年夜饭大家欢聚一堂,聊聊这聊聊那,总有说不完的话,而如今总有人捧着手机不作言语,欢声笑语成了点赞,彼此的交流成了朋友圈里的照片。

    其实,不是年味淡了,是我们长大了,心境不一样了。生活本身就摆在那里,它呈现出什么样,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心态。在快速变换的生活中,却无从停下脚步,来寻找一种新的仪式感。

    但无论时代怎么发展,过年的仪式感依旧不会改变,这股承传几千年的年味,仍属于中国人的抹不掉的乡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年味,抹不掉的乡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ch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