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用“良知”去除“私意”

用“良知”去除“私意”

作者: b85d7900ec05 | 来源:发表于2019-01-27 11:08 被阅读44次

    任何事过犹不及,过份就夹杂了私意。

    亲人去世,确实该伤心难过,可是长时间沉浸在亲人去世的悲痛中无法自拔,无法释怀,无法正常的生活工作,这就是夹杂了私意。

    什么是私意呢?私意指的是私心,有私心本是在自然不过的事,可是过分的在意自我,过分在意自己的私心,就是私意。

    换句话说,你所伤心难过的事,本应是发自本体,发自良知的,可是一旦这个伤心难过的本心, 太过了,那么你伤心的就不是那件事了,而是你自己,你在为自己面对的不幸而感到伤心难过。

    刘德华曾参演过一部电影叫《失孤》,他扮演的是一位父亲,由于孩子被人贩子拐卖,他用了10几年的时间走遍了全国各地去寻找自己的孩子,在找了数年之后,还是找寻不得,绝望之际,他来到一座寺庙里,当他面对一位高僧时,他问到:为什么是我的孩子?

    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已经迷失了本心,陷入了私意之中,谁的孩子应该被拐卖呢?哪一个孩子走失了父母不会伤心难过呢!你的私心,你的执念,就已经使你远离了良知,你那纯洁,平静的心,就已经被遮蔽了。此时,我们需要做什么呢?——致良知。

    如何“致良知”呢?

    心学大师王阳明在“四句教”中简明扼要的道出了“致良知”的方法: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最后两句就是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知善知恶的良知,我们需要时常格物致知,把存在心体里的恶念去除,让情绪,欲望,私心杂念,回归到心的本体,回归到“中和”。

    用通俗点的话讲,亲人去世,难过是正常的,可是这个难过的程度应该仅仅停留在对亲人的不幸与对亲人的思念而难过,不应该夹杂自身,为自己的不幸,为自己以后的生活过份担忧而难过。

    那些干扰我们“致良知”的情绪、欲望,皆为“私意”。所以,学习,思考的过程就是个一点点地去“私意”的过程,最后能做到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不着一点“私意”,纯粹按照“良知”的指示做,按照“本心”去处理情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良知”去除“私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eg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