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娱乐圈健康&养生健康&养生专题精选
《我不是药神》引发的关于我国药品研制的思考

《我不是药神》引发的关于我国药品研制的思考

作者: 海边小昉wfx | 来源:发表于2018-08-08 18:10 被阅读21次

近日热映的《我不是药神》票房突破30亿大关,被国人称赞为近年少有良心制作的同时,进口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再一次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讨论。

我们平时所说的进口药就是专业医学术语中的原研药,而国产药则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仿制药。

电影中提到的外国进口的抗癌药物就是原研药,要数万元一盒,而从印度走私的仿制药只有几千块,价格如此悬殊,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欧美药企出售的原研药和印度以及我国生产的仿制药的区别。

《我不是药神》引发的关于我国药品研制的思考

一、欧美原研药的研发

1、原研药的开发使用往往都遵循1010原则,既任何一种原研药都需要10年以上的科技研发时间,10亿美金以上的经费投入。

2、原研药失败的几率很高,通常一次性的数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的研发投入,几年的科技攻关甚至会毫无收获,不得不重新开始,成功几率极低,不到百分之十的成功率。

如此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产业为何还有如此多的企业参与其中?

权威媒体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10种原研药药品投入70亿美元研发费用,在20年的专利保护期内可以达到3500亿美元销售额度。回报率高达50倍。

暴利让国际医药巨头趋之若鹜,但是参与其中不仅要有资本投入,时间投入,更重要的是要有科技技术的支撑,甚至灰色支出。

美国药品巨头强生集团平均每年100亿的研发投入,而营销费会达到每年200亿的投入。

欧美医药企业强生,阿斯康利、拜耳制药等每年在研发方面平均都要投入100亿研发经费,而营销经费则高达135亿左右。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不到欧美大的医药厂商的宣传广告,但暗中确实占据了极大的成本,据世界权威杂志《科学》的一篇文章《隐藏的利益分配》爆出,在欧美各大医疗机构,仅有少部分医生有过收取药品商回扣的经历,绝大多数医生明面上未接受药企的好处,但均是变相从药企得到灰色收益。

各大药品企业将营销费用,多用于赞助医生的学术研究,从而变相行贿。

通过赞助全球性的医疗论坛,学术讨论会,支持医学刊物杂志,让自己支持的医生在全球性的论坛、学术会上发表对某项疾病最新的医疗观点,技术发展,扩大该医生的世界范围的影响力,甚至推荐他到某医学专栏、杂志任主任编辑,从而更好地为自己药厂做宣传,做出对自己医药公司有利的言论。当然了,这些高额的营销经费也会折算在高昂的药品价格之中。

这种行贿是隐蔽的,甚至是高级的,隐藏于无形之中,让你察觉不到。

就像高晓松揭露足球博彩黑幕一样,世界杯上各支强队都是按照赌盘走势去踢比赛,假球踢的和真正的比赛一样,赛后,博彩公司的老板,通过赞助天价广告费,在天价转会费中补足差价等手段,变相的将利益转换成球员的奖励,这都是心照不宣的。

以上便是进口药品成为天价药的成因。

《我不是药神》引发的关于我国药品研制的思考

二、印度的仿制药为何如此发达

接下来就要对比同是人口大国的印度和中国在药品研发的发展状况。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仿制药产地,甚至受到联合国的赞扬,国际卫生组织的认可。

首要条件是有政策支持,因为印度人口众多,而医疗卫生条件极差,疾病频发,普通的流感死亡率达到百分之五,狂犬病就会导致死数万人,今年,灭绝多年的鼠疫竟然在印度重新爆发,可见印度的医疗环境有多落后,政府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药品的研发,所以印度的医药研发进步神速。

而且,由于印度人口众多,为了避免印度疾病的爆发,导致全球性的疾病灾害传播,鉴于生命高于专利保护的原则,印度设立了强制专利开放机制,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研制未过保护期的原研药。

经过多年的努力,印度在仿制药以及药品研发能力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工艺水准, 印度在美国批准的上市药品110种,世界卫生组织达到194种。

以下是医药研发费用的占总支出比重:

欧美百分之15

印度百分之10

中国百分之2。

看了这个投入比例,心里便清楚我国的药品研发为何落后于欧美国家以及印度了

《我不是药神》引发的关于我国药品研制的思考

三、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1、我国药企的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从而导致科学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只能依靠原研药专利保护期过后,再制造仿制药来赚取微薄的利润。

但是仿制药对于制药工艺要求极高,药物在裂解,溶化、吸收的过程,需要精确的控制。尽管我国生产的仿制药价格会下降一半以上,但是仿制药的工艺水准极差,药效欠佳。

国产仿制药的药效普遍不到原研药的百分之五十,绝大多数药品只能达到原研药百分之二三十的疗效,很是不能让百姓放心使用, 甚至有些技术能力差的药厂生产的仿制药品只是没有毒性的食品,毫无医用价值。

2、在我国国内的各大医疗机构,药厂为了销售自己的药品,通常要打通卫生局领导、医院院长、分管副院长、药房主任、相关临床科室主任及大夫,这一条线下来,就将原本1元钱成本的药品炒到几十元升至上百元,药品销售商的利润巨大,而利益链条上的各个关键的医疗环节,占据了巨大的价格空间。

所以造成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研发能力落后,药品质量低下等问题。

《我不是药神》引发的关于我国药品研制的思考

四、与其他国家比较后,给我们的警醒

拿抗癌药举例,澳大利亚为了降低癌症的治疗成本,以国家团购药品采购的形式,通过谈判来压低价格,比如诺华公司生产的抗癌药370美元一只,而澳大利亚通过国家政府集体性大量的团购 仅用140美元

另一种抗癌药为240美元一只的,而澳大利亚政府团购只需50美元一只。

近年来国家提出大幅度降低抗癌药生产、进口环节增值税税负,采取政府集中采购、将进口创新药特别是急需的抗癌药及时纳入医保报销目录等方式,来促进进口药品的进一步降低。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像是国家要求电信部门降费提速一样,电信部门为应付政策,竟然在后半夜没人上网时提升网速,降低价格。

而医疗部门也是一样在糊弄国家,虽然国家要求许多药品加入医保报销名录,但是地方财政对医药的支出不足,地方财政往往给医保中心很低的报销经费,超出报销总额后,医保中心自行解决。所以医保中心又将报销额度的压力转接给了各个医院,各大医院再将这个总体的报销额度分摊给各个临床业务科室,经过层层压缩,最终临床大夫能开的符合医保条件的低价药品十分有限,外加医疗厂商的高回扣药品的诱惑,所以使得临床医生,会选择开价格高的非医保药品,既鼓了自己的腰包,又避免了自己的被罚,又为医院医院创造了效益,一举多得,而患者急需的药品却无法到满足。

多年来我国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一直是政府和百姓的老大难问题,核心的问题还是贯彻国家政策的不坚决,各级政府未能够以最大的决心与气力用于医疗改革中,各级部门仍在打自己的小算盘,算计自己的利益得失,这样就会导致百姓的利益没人关心。

今天的中国连腐败问题都能够解决,如果国家能够把医疗改革放到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上,各级政府部门以硬性指标来执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有什么不可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不是药神》引发的关于我国药品研制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ix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