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象征着光明或是善,虽然它们本是温和柔美的事物,但是当其在内心中与罪恶发生了剧烈冲突时,便会浓烈地烧心、灼心了...
上周五,在商场里吃完饭,不料却下起了雨,我与妻子想都没想,就一头扎进了影院庞大的人群之中。看电影本来就是我们的一个爱好,刚好也能躲躲雨,多好。
最近听说邓超的《烈日灼心》不错,就是这部了。
不过我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一部从开头就能压抑到结尾的电影。没有一个恐怖片里的妖魔鬼怪出现,却总是能悄然的揭示出内心的心魔,将人性的某一个部分表现的淋漓尽致,不时地会带来一种毛孔悚然之感。
当人们在深沉压抑中欣赏完之后,也会带来深刻的关于人性的思考。在这里,我主要挑选其中关于“善”与“恶”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尽管同样是“善与恶”,《捉妖记》与《烈日灼心》所表现的不能相提并论。不一定是因为深浅不同,而是它们索要表现的角度是不同的。
先来说说片中恶的部分:
恶,是我们大家都讨厌至极的。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人性中的确存在着这种“恶”的种子,只是往往它会被善、道德或是法律限制住,锁住,不会轻易的出现。
不过,有时它却会突然的强大到冲破了封锁。于是,这股好似蛮荒之始就存于天地之间的那股剧烈的能量,爆发了。它失去了我们的控制,像极了一头饥饿至极的野兽冲进了羊群,在某一个片刻吞噬了我们自身,失控了、发疯了...
片中邓超饰演的“辛小丰”在某一个片刻,就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他习惯性的手捻灭燃烧的烟头。他不是为了耍酷,而是为了让自己的指纹变得越来越不清晰。
他在七年之前,犯了一个让其后悔至深的错误。这个错误很严重,甚至导致了一家子被灭门。他们三人,其实是四人,虽然在当时因为此案件成为悬案,逃跑生活了七年。
他们也因此得到了两种犯恶之后的惩罚:
1、辛小丰他们好友三人,在这七年里一直被内心的善那部分烧灼着自己的那份罪恶。他们活得很卑微,其中一个装傻、另两个虽然有体面的工作,却也活得很卑微。他们还收养了一个小女孩,取名“尾巴”,他们在之后也经常做善事,做起善事来会表现的比常人还英勇,因为什么?因为他们内心中那份曾经曝光过的恶成为了“善”的一个巨大遮挡物,被烧灼的很难受。除此之外,他们当逃犯的那股漂泊无助之感也会有影响。但我觉得,从片中来看,前者是更能让他们难受的。
2、七年前的那次惨案,犯案人员其实是四人。除了辛小丰他们好友三人,还有另一个犯了错的恶人。表面上来看,这个人貌似没有像辛小丰三人那样事发之后一直在忏悔,一直在痛苦。难道除了法律之外,就没有能“惩罚”他的存在了吗?
不是的。他也被惩罚了。不只是,他最后终于被绳之以法。另外他在惨案之后的那几年严重的被那股蛮荒之始就存在的恶吞噬了。他的心魔霸占了他。他似乎变得越来越罪恶,因为他为了逃避善,俨然以及变成了一个“恶魔”的代言人。人们讨厌他,痛恨他。他表面活得逍遥自在,却貌似没有了灵魂,社会容不下他,地球容不下他。他在变态中发了狂。
他心中的恶之花越开越大,他丢失了自己,丢失了健全的人格。变成了连他自己都讨厌的人,虽然他自己是不会承认的。
关于恶,我不由的想到了《礼记》中“慎独”的那个观点。
没有别人监督时,我们心中那可怕的恶会不由地发出点小芽,这时就需要我们自身的智慧与修为将其控制住,使其不能长大、开花。否则,我们自己也迟早会被心中的罪恶吞噬,亦或是被“烈日”灼心。
再来说说片中“善”的部分:
善是我们大家都喜爱的。它是光明的,温暖的。因为善的存在,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片中的几个恶人为了赎罪,他们做了不少的善事,获得了不少周遭的人的好感。
郭涛饰演的“杨自道”为了见义勇为,险些丧命
辛小丰甚至还在极度危险的时刻救了他的长官一命...
只是,他们的这份善出现的晚了,应该在惨案发生之前就把善培养起来。
在反思中,我们也能深刻的意识到,我们应该因为善的本身去行善。如果这份善被灌入了太多赎罪的因素,那么这份善之美也是大打折扣的。
在电影的最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桥段。那位自以为装傻就能逃脱掉的恶人(陈比觉),最终也因烈日的烧灼与法律的限制放弃了生。好似一切命中注定,好似上天早有安排…
虽然这部电影是压抑、深沉的,甚至有些人不愿意正视那份人性中的真实存在,而混乱点评,都不能盖住这部电影的光彩。
它不会像爆米花电影那样,看完轻松。但我觉得,能带来深刻反思的电影也是非常具有存在价值的。
它暴露出来的恶是残忍的、血腥的;
它暴露出的善是直接的;
它表面上没有多说什么,却深刻的让我们明白了,不要去越过那个恶的底线,否则之后的一切,都会笼罩上一层黑暗的色彩。即便充满了后悔,却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控制好自己的“念”,一切因果自有定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