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国学与传统文化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唐代政治制度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唐代政治制度

作者: 花火Faber | 来源:发表于2019-02-25 15:12 被阅读7次


1.相权一分为三。   中国不像西方民主,中国注重质,谁贤明听谁的。如果都贤明再来讨论数量。

        1.尚书省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吏户礼兵刑工 《唐六典》

        2.中书省

        3.门下省

        4.御史台  三省六部一台

                    1.左御史监察朝廷中央政府  ->尚书省内之六部

                    2.右御史监察州县地方政府

          5.敕令的颁布流程:

            6.为了防止敕令经常被驳回,设置政事堂,由中书省,尚书省,或者一些经过推荐的官员来统一颁布审核。


2.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比汉代更细分,所以官位变得更小,而且两极分化严重

    2.设置节度使,观察使,本意为中央集权,实则令他们各自为政,脱离了中央的控制


3.选举制度

    科举考试

        1.利 政治舞台开放给平民,而不是只是书香门第。

        2.弊 打击工商业,鼓励入仕,造成政治团队臃肿。唐代前后三百年,因政权之开放,参加考试者愈来愈多,于是政府中遂设有员外官,有候补官,所谓士十于官,求官者十于士,士无官,官乏禄,而吏扰人,这是政权开放中的大流弊。此项流弊,直到今日仍然存在。


4.唐代经济制度   

 1. “租”“庸”“调”

       1. 均田制:均田制,即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均田制的实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占有权,减少了田产纠纷,有利于无主荒田的开垦,因而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役:每人每年服役20天

        3.:“调”是一种土产贡输,各地人民须以其各地土产贡献给中央,大体上只是征收丝织物和麻织物

        4.概括:租即是粟米之征,庸是力役之征,调是布帛之征。租庸调项目分明,有田始有租,有身始有庸,有家始有调。此制的最高用意,在使有身者同时必有田有家,于是对政府征收此轻微的税额,将会觉得易于负担,不感痛苦。这是唐制较胜于汉制之所在。

        5.账籍制度繁琐,全国人口普查,每年一年登记对比,三年造籍,迁户更改不易,容易造成人的懒散,然后数据不准。人事松懈造成租庸调制失败。

        失败原因:就账籍制度言,可见每一项制度之推行与继续,也必待有一种与之相当的道德意志与服务忠诚之贯注。否则徒法不能以自行,纵然法良意美,终是徒然。而且任何一制度,也必与其他制度发生交互影响。故凡一制度之成立,也绝非此制度可以单独成立的。再说此项制度,其用意颇近似现代所谓的计划经济。这要全国民众,每个家庭,每个壮丁都照顾到,计划到。在近代大规模地利用科学统计,交通方便,声息灵活,印刷术容易,尚且感到有困难。“古代交通既不便,政府组织简单,纸张亦贵,书写不便,这些都是大问题。在这种情形下,户口登记逐渐错乱,此制即无法推行。迫不得已,才又改成两税制。唐代的租庸调制,可说结束了古代井田均田一脉相传的经济传统,而两税制则开浚了此后自由经济之先河。

2.两税制

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

    1.简化了税法。

    2.长期不调整户等,不能贯彻贫富分等负担的原则。

            比如 一个地方之前1000人 交税1000 现在500人还是交税1000

     3.两税中户税部分的税额是以钱计算,因政府征钱,市面上钱币流通量不足,不久就产生钱重物轻的现象,农民要贱卖绢帛、谷物或其他产品以交纳税钱,增加了负担。

    评论:这一项田租改征货币的手续,也从两税制起直延续到现在。最主要的是,则是政府为这财政收支以及征收手续之方便起见,而牺牲了历史上传统相沿的一项经济理想,即土地平均分配的理想。自两税制推行,政府便一任民间农田之自由转移,失却为民制产的精神。结果自然会引起土地兼并,贫富不平等,耕者不能有其田,而奖励了地主的剥削。


5.兵役制度:府兵制度

    1.兵由良家出 所以武器精良,马匹衣甲称手,战斗力强。

    2.将有功无权。

    3.因为人的懒惰怠政:松懈病,疏慢病,阵亡得不到鼓励,导致人心凉了;再加上边防军贪婪,折磨兵用来克扣财物。府兵制度名存实亡,后来聘用外国人做兵(安禄山,史思明,李光弼),导致天朝空缺。

相关文章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唐代政治制度

    1.相权一分为三。 中国不像西方民主,中国注重质,谁贤明听谁的。如果都贤明再来讨论数量。 1.尚书省 :...

  • 打卡2:钱穆制度陷阱

    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聚焦中国历代政治制度,高屋建瓴地对历代王朝的政府架构、官员职权、考试监察、财政赋税...

  • 解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二):唐代的政治制度

    讲到政治制度,需从选举制度、政府组织、经济制度和兵役制度四方面来介绍。我们要知道任何制度都是有利有弊的,而且随着时...

  • 读书笔记: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by 钱穆

    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并不厚,仅160多页,串联概述了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包括政府组织、...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 第一章 汉代 笔记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 第一章汉代 研究原因: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唐代

    一 唐代政府组织 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而唐宰相采用“委员制”唐分官阶为九品,第一二品均以处元老,不负实际行政责...

  • 序、前言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分别讲述中国五大重要朝代的政治制度,汉唐宋明清。 政治应从两方面讲述,一是人事,二是制度。人事...

  • 读书记

    01、《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本书文字不多,但内容十分精炼。分别详细论述了汉、唐、宋、明、清5个朝代的政治制度...

  • 79

    2020.01.13 益伴√ 简书√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明朝 第四节要说的是明朝政治制度。前八分半内容是明朝基本政...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张晓琳解读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张晓琳解读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张晓琳解读 关于作者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唐代政治制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kg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