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恬淡讲茶经(D7)

恬淡讲茶经(D7)

作者: 恬淡冲融 | 来源:发表于2018-05-28 10:20 被阅读0次
恬淡讲茶经(D7)

        籝,一曰篮,一曰笼,一曰筥。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也。(籝,音盈。《汉书》所谓:“黄金满籝,不如一经。”颜师古云:“籝,竹器也,容四升耳。”)

                    --------陆羽《茶经•二之具》

        为了保证茶叶的鲜嫩,采茶时用来盛装茶叶的器具,第一要能通风透气,其次要能抗重压。所以在古时候,人们多用竹子或藤条来编制带有网孔的茶筐、茶篓,茶籝就是其中一种。

      “籝”是古代一种箱笼类器具,它的类型不只茶籝一种,还有可以用来存放金银的类型,因而古人有“黄金满籝”的说法,“籝金”也被用来寓指财富。唐代诗人陆龟蒙写有一首《茶籝诗》“金刀劈翠筠,织似波纹斜”,由此可推知这种竹编器具的大致外形特点。需要说明的是,茶籝大小不一定非要像颜师古说的可以装盛四升,也可以根据采茶人的身材高低来量身定制。

        对于茶农来说,采茶是一年中最辛劳、但也是最欣慰的工作,在漫山遍野的茶香中,他们背负茶籝,喜乐地行走于茶树之间。对于这一艺术化的劳作场景,历代文人墨客也留下众多诗词来歌咏、赞赏。唐代温庭筠《赠隐者》一诗有“醉后楚山梦,觉来春鸟声。采茶溪树绿,煮药石泉清”之句;宋代陆游《初夏喜事》有“采茶歌里春光老,煮茧香中夏景长”之句;明代高启曾经写有:“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采得谁最多?”……

相关文章

  • 恬淡讲茶经(D7)

    籝,一曰篮,一曰笼,一曰筥。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也。(籝,音盈。《汉书》...

  • 恬淡讲茶经(D5)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

  • 恬淡讲茶经 (D8)

    灶,无用突者。釜,用唇口者。 --------陆羽《茶经•二之具》 制茶之...

  • 恬淡讲茶经(D12)

    芘莉,一曰籝子,一曰篣筤。以二小竹,长三尺,躯二尺五寸,柄五寸;以篾织方眼,如圃人土罗,阔二尺,以列茶也。...

  • 恬淡讲茶经(D6)

    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茶为累也,亦犹人参。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有生泽...

  • 恬淡讲茶经(D9)

    甑,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篮以箪之,篾以系之。始其蒸也,入乎箪;既其熟也,出乎箪。釜涸,注于甑中。(甑,不带...

  • 恬淡讲茶经(D10)

    杵臼,一曰碓,惟恒用者佳。 --------陆羽《茶经•二之具》 据记载,杵...

  • 恬淡讲茶经(D11)

    规,一曰模,一曰棬。以铁制之,或圆,或方,承,一曰台,一曰砧。以石为之,不然以槐、桑木半埋地中,遣无所摇动...

  • 恬淡讲茶经(D3)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周公云:“槚,苦荼。”扬执戟云:“蜀西南人谓荼曰蔎。”郭弘...

  • 恬淡讲茶经(D4)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恬淡讲茶经(D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mw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