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王尔德的童话,记得小时候语文课学习时就学过《快乐王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当时的我们看到了剥削阶级的奢侈和劳动人民的贫苦,我们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里!
现在想想,那时的我还是太单纯!任何社会都有不成文的规定,都有收入的高低,都有或多或少的捉襟见肘……更可悲的是,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那么多的愤懑不平可以发泄,哪有那么多人耐心的听人抱怨,“所有的果都能寻到因”,每一处令我们痛苦的拐角处,总能看到曾经自己走错的路!
年龄越大,认知越全面,安全感就越低,这似乎是套用在我身上特别适合的一句话。到现在我也无法判断自己到底属于什么类型的人,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性格?年纪越大自己的性格也更多变,外向展露的性格也越来越不属于原本的自己。对真善美的体会与感悟也与小时候完全不同。
我告诉自己,千万别说什么这是成熟,所谓的成熟不应该是只看到灰色。
王尔德的童话中,总有一个奉献生命的角色,这个角色的或是义无反顾、或是痛定思痛、或是由恶变善……看完之后心里总是酸酸的,为什么美好的事物在最后都归结为零了呢?
快乐王子原本是闪闪发亮的,可最后却被丢进垃圾场;不喜欢孩子的巨人,终于等来那个他朝思暮想的孩童,却是接他去天堂;夜莺以血育之的玫瑰终成别人脚底之泥……太多的悲哀、太多的幽怨,太多的不甘……
我不知道该用上面的文字来影射现今的什么,脑壳中空落落的。
自小家庭的教育就告诉我,做人要善良,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而我的前半生的确是也如此,善良与设身处地并没让目前的我感觉到快乐与满足!我想我不是一个能完全奉献自己的人吧,面对形形色色、冲我露出笑脸的人们,我真的无法做到完全奉献出自己的信任。
是不是每个人,最终都会走到这一步!走到这一步真的是可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