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话说吕不韦自被封为文信侯,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还拥有十万户的租赋,要钱有钱,要势有势,成为秦庄襄王身边的红人之后,就由此开启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吕不韦从秦王楚手上接过来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攻灭东周国。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东周最后一位君主文公,密谋联合各诸侯国伐秦。这件事被秦王知道了,而自己刚刚上位,正愁还没什么业绩,也没个什么出兵攻打各国的理由,文公也算是帮了自己一点小忙,那还跟他客气什么,打!秦王命相国吕不韦督兵前往,将周王朝最后残余的一点势力彻底铲除,连一点渣子都不剩,还捎带着攻占了三晋(赵、韩、魏)大片土地,吕不韦也算是出尽了风头。
转眼间就到了庄襄王三年(前247年)农历五月,秦王楚去世,享年三十六岁,十三岁的儿子赢政继位,追谥父亲楚为庄襄王,(当然,像昭襄王、孝文王都是死后才得以拥有的谥号,到了嬴政统一全国之后,便下令废除死后追封谥号的习惯。)尊其母亲赵姬为王太后。十三岁的嬴政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孩童,傻子都能看出来,真正的大权是握在吕不韦手上,可谓倾全天下,号称为“仲父”,翻译一下就是嬴政他爹的弟弟,嬴政的叔叔的意思。
大权在手,天下我有。总结一下吕不韦执政期间的业绩。第一,在领土扩张事业上,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贡献不菲,加速了秦的统一事业。第二,在思想领域上,最容易让人提及的著作便是《吕氏春秋》,《史记》说,吕不韦看到别人家,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魏有信陵君,这些人都是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政治名人,在列国间享有极高声望,自己看到了不免眼红,毕竟自己可是身为强秦的相国,倾权朝野,怎能甘拜下风。于是也跟个风,招贤纳士。据说吕不韦门下有食客三千,家僮万人。雷声挺大的,雨点也不能小了,于是命各贤士将其所见所闻统统写下来,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字,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据说,吕不韦甚是得意,还把书的内容写在布匹上,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但是最后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这就是成语“一字千金”的由来。
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吕氏春秋》被列为杂家,其实,这个“杂”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用自己的主导思想将其贯穿。这部书以黄老思想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权下实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用这一思想治理国家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使百姓获得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发展非常有利。可惜,由于后来秦王嬴政对于吕不韦个人印象并不好 ,政见也是格格不入,毕竟堂堂相国做了哪些事情,吕不韦自己心里还是有点数的。下面就数落数落吕不韦做的那些个事儿。
第三个业绩可以说给秦王嬴政“长脸”了。太史公司马迁曾用两句话评论嬴政的母亲赵姬:第一句话,绝好善舞;第二句话,太后淫不止。我估摸着,当时的庄襄太后也不过时三十左右,突然就成了寡妇,如此年轻怎经得起深宫寂寂,难免饥渴难耐,无可厚非。吕不韦现在手握大权,时常出入宫廷跟秦王母子商量点事,这是免不了的,毕竟太后曾是吕不韦的妻妾,吕不韦再经常跟太后碰面,一来二去,干柴烈火,果真旧情复燃。秦王此时还是个小毛孩子,也看不出这里面有什么道道。
吕不韦跟太后接连私通了三四年,秦王政马上就要成年收回权利了,吕不韦这边就要坐不住了,一方面,自己也老大不小了,算一算也将近五十的人了,就这样跟太后搞下去,岂不是要了自己的老命了;另一方面,秦王政也渐渐长大,男女情事这方面知识,肯定多少有所涉及,总有一天会知道吕不韦干的那些好事。吕不韦也不傻,随即找了个人代替自己,给太后去当男宠。吕不韦大权在握,给庄襄太后找个男宠还是小意思的。吕不韦凑巧听说有个叫做嫪毐的人,据传闻,嫪毐性能力强大,《史记》上称嫪毐为“大阴人”。吕不韦立刻将嫪毐收入府中,并想方设法让庄襄太后知道嫪毐的异能。太后“淫不止”,世间竟有这种大尤物,还能逃得了太后的法眼?吕不韦听说了太后甚是高兴,接着就开始操作一波,先命人去告发嫪毐有罪,应该处以宫刑,然后一面贿赂刑吏,刑吏一看是相国,怎敢不给面子,仅仅把嫪毐的胡须眉毛拔光,就送入深宫去服侍太后,野史上说,秦太后性欲不逊于武则天,曾令嫪毐一同出游之时有5天时间两人呆在马车内不思饮食足不出户的享受肉体之乐,秦太后的缠绵之声更是持续了5天之久,连其随从的士兵都感叹道:“女子之色,虎狼之物甚是难填;论女子之至淫,非太后莫属。”当秦太后从马车出来时容光焕发仿似返老还童,而身在一旁的嫪毐则与之相反的面容憔悴身影瘦小白发苍苍,不由得让士兵们尤为吃惊。
吕不韦从此甩锅,切断了与太后的情人关系。而太后这边和嫪毐尽享欢乐,想是安全措施没有做到位,擦枪走火,太后居然怀孕了。不过没有关系,堂堂太后还能没有点办法吗。于是就对外声称自己身体不适,经占卜后得知此地不宜久留,还是秦国的旧都雍城适合自己,于是带上嫪毐就跑了,此一招也顺利瞒过秦王政。
雍城离咸阳好几百里呢,这地方真可以称得上这两人的安乐窝,并且太后接着又跟嫪毐造了个儿子,一连俩儿子,太后可真够强的。嫪毐有太后这个靠山,自然好处少不了,甚至没多久形成了仅次于相国吕不韦的政治势力,并与吕不韦相抗衡。秦国国内,从政府到民间,从官员到百姓,大体分成两派,或者站在嫪毐一方,或者站在吕不韦一方。
据说还曾私下与太后密谋,等秦王政一旦死了之后,就将其与太后的私生子确立为秦王,可见嫪毐是有多么猖狂。盛极而衰,这个人人都懂的道理,他嫪毐也跑不掉。果不其然,东窗事发。
据野史记载,有一天,嫪毐与宫中侍臣喝得酩酊大醉,发生了争吵,于是嫪毐大放厥词,瞪大双眼,咬牙切齿,大声喝到:“我乃秦王他继父,你是什么东西?敢跟我叫板?!”众人吓的赶紧溜,把这件事告诉了秦王政,此时已是秦王政九年(前238),嬴政二十二岁,正在前往雍城行冠礼,突然听到了这件事,秦王可谓是气炸了,于是从头到尾将这件事彻底查了个遍。嫪毐也挺硬的,知道自己死罪难逃,就一不做二不休,最后还坚挺了一会。捏造御玺,伪造秦王敕文,召集了些卫兵抗拒官军。军队一来,嫪毐一方,一触即散,嫪毐大败,被夷三族,嫪毐及其党羽均被五马分尸。赵姬与嫪毐的两个年幼的儿子也被套进麻袋,活活摔死。赵姬得以免死,但被逐出咸阳,迁到雍地居住。于是有几个人进谏说,应该迎还太后,尽其孝道,秦王不听,连续杀了二十七个谏官,秦王的专政残暴在这里就初见端倪,后来还是茅焦冒死进谏,秦王政才重新接其母还都,尽其孝道。
实际上,秦王嬴政对于嫪毐和太后那点儿事,多少有所耳闻,毕竟千古一帝不是盖的,搞政治权谋,嬴政可不在话下。况且嫪毐的势力越加强盛,不在他身边安插些眼线怎么能行。对于他的一举一动,平时几点睡,跟太后一天能云雨几回,一天拉几泡屎,嬴政还是知道的。就在嫪毐趁秦王嬴政离开咸阳之际,嫪毐发动叛乱,嬴政迅速采取措施,击败嫪毐,可以说,嫪毐之乱是秦王嬴政的政治首秀,此后的故事经过和上文基本一致。
接下来就该处理“仲父”吕不韦了,毕竟不韦为秦国干了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得有点苦劳,于是就功罪相抵,罢免不韦相国职务,打发他去封地河南自己跟自己玩儿吧。吕不韦在河南呆了一年多,毕竟曾经身居相国,其影响力还是有的,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也都前来慰问拜访。秦王听说了那还得了,吕不韦他这是要谋反还是想咋滴,于是就给私戳吕不韦,给他写信到:“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吕不韦看完之后,知道秦王必不会善罢甘休,这封信已足以证明秦王已经是有多烦自己了,吕不韦退无可退,随即就喝了毒酒,了此一生。
如果仔细看看秦国的历史,你会发现,每当新的秦王继位,一般都不会给前朝大功臣什么好果子吃。像商鞅、范雎、张仪,最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吕不韦最终也是难逃一死。
纵观吕不韦的一生,可以看到,有光鲜亮丽的一面,也有不少污点,但话有说回来,人无完人,正是因为历史人物的多面性,也为整个历史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以后还会讲到诸多历史人物同样也是多面鲜活的。
总结吕不韦的两面性还是挺有意思的。一方面,吕不韦是搞政治投机的大商人,从未接触过政治,另一方面,却是政治上的天才,把秦国治理的井井有条,加速了秦王政的统一大业;一方面,吕不韦善养门客,嫪毐就是其中之一,没有吕不韦也就没有嫪毐之乱,另一方面,又招徕了后面故事的重要人物——李斯,想必吕不韦不会想到,正是李斯帮助秦王真正完成了秦帝国的统一大业;同时,太史公司马迁也单为吕不韦做传,虽说其传记的内容带有太史公诸多个人偏见,但太史公对《吕氏春秋》的评价很高,太史公写到:孔子之所谓“闻”者,其吕子乎?总之,就吕不韦在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