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刚到大学的时候,自己心里曾暗暗下定决心,绝对不会考研,因为实在是不想再体会一次高三一样的日子了。
结果,只是自己立了个flag...
还记得,当初刚考完高考之后,就觉得自己高考完蛋了,心里已经做好要复读的打算了,因为数学和理综一堆不会的,没写的。心里难过了许久,心里各种后悔自己之前的复习没有效果,自己没有真正的努力,然而这一切终究已经无法改变了。
甚至想到了一句话来给自己“即将到来的复读生活”勉励,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一直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结果出来之后,才知道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糟糕,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自以为是”的力量,它会扭曲你眼中的世界,甚至改变你的现实世界。把不确定的事情当成确定的事情是件很愚蠢的事情。
不过高考结果也只是勉强而已的程度罢了,后来我才渐渐的意识到,自己当初高中的学习方向,方法都很有问题,所谓的努力也只是看起来努力而已。所以才得到了半吊子的结果。
在暑假的时候,我曾经在心里郑重其事的暗暗下定决心,要彻底的改变自己,把自己的各种缺点给改掉,因为高考给自己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其中的一项目标是学好英语,然后我从背词开始,每天规定任务背多少个,讽刺的是,坚持了三十多天就放弃了,所谓的改变成了个笑话,一切都是老样子...
之后,就来到了期待已久的大学,还记得当初和舍友假期时在QQ上聊天,当时刚听师兄说大学甚至只要把课后的练习做完,就能在期末取得不错的成绩,可是却很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对于刚刚才脱离高三题海的人来说,做完课后习题不是小菜一碟的事儿嘛,于是和舍友说以后我们绝对会做到这个基本要求的。结果,事实证明我又错了...
刚到学校,就有很多社团来扫楼宣传,那个时候,我想着的是能加入院学生会的外联部 因为我天真的想着借此改变自己极度内向的性格,可惜因为自己不善言辞,面试表现一塌糊涂,自然就被刷了。
后来才明白内向的人根本没必要去努力变得外向,做适合自己的事情就好,当然基本的交流,沟通能力还是不可或缺的,至于想借进入社团来改变自己,这种想法也未免太幼稚了些。
大一第一学期,要选班委,因为大家都是新生,对此都非常积极,竞选的人都要上台讲话,自我介绍,去说说为什么要竞选那个职位,我抱着锻炼自己上台说话的目的,强迫自己上去了,表现...非常糟糕,感觉就是上去丢人现眼,自然也没被选上,后来我渐渐的明白了,这些所谓的竞选,归根结底是看你的人缘,人缘好的人自然得的票数多。当然,最初大家互不相识的时候,主要是看讲话的表现的啦,像我这种没自信,又没什么强项的人,一开始就应该明白是不可能成功的。
当初我以为那些表现好的人,是因为他们比较擅长讲话,可事实上哪有什么人是天生就擅长做某件事的呢?不过都是后天的积累,准备罢了。积累的越多,准备的越充分,自然能表现的好,似我这等从未积累过,准备过的人,一开始就输了。所以说,并没有什么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重点在于你事前的准备,若是准备充分了,机会来了自然水到渠成,否则再多的机会又有何意义呢?
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中,我一直在纠结,迷茫,麻木中度过,浑浑噩噩,第一学期,学高数就被极限,函数给吓到了,严重怀疑自己的智商,上课最初还能早去,后来我渐渐的彻底融入了大部分人的大学生活中,上课迟到,上课睡觉,玩手机,不听课,抄作业...
反正其他人也这样,我也这样又有什么关系呢?甚至连习题答案那几块钱也不舍得出,直接拿别人的作业抄,后来我才知道习题答案有多么重要,当然,不是指抄作业重要。而是留在期末的时候复习作业,以及平时做题巩固知识,答案可以帮助查漏补缺。
高数开始就看不懂,上课又没认真听。那不懂怎么办呢?那我就不管它呗,反正期末时间还长,得快乐时且快乐嘛!于是其他课程也这样,除了上课怕点名,去教室睡觉,玩手机之外,其他时间就主要在宿舍玩手机,电脑,毕竟才大一嘛,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时间。我早已把来大学是干什么的忘的一干二净,毕竟其他人也这样嘛!
我早已忘了什么是堕落,自己当初的改变自己,彻彻底底的成了个笑话,我完全成了欲望的奴隶...
快到期末了,为了不挂科,只能拼命去图书馆抱佛脚了,一切都是为了不挂,至于奖学金,这不痴人说梦吗?当初高中的我估计打死也想不到,自己会有担心考试挂科的一天...
而且,我的大学彻底变成了考试只追求不挂,期末临时把所有课程从预习到复习一个流程做一遍的固定模式。最初是因为我别无选择,之后是我有了其他的选择,最终结果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还记得当初高二的一个暑假,表哥给我看了一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让我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可惜我自己的大学却离那样的生活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知道,大学里最重要的是靠自觉,自学,可是我依然对现在的大学教育体系不满,因为它甚至没有给我们营造一个倾向于学习的氛围,而是恰恰相反,遥想当初高数老师最开始的时候经常感慨教室里的人到的很齐,仅仅只是因为我们是大一,依然还残留着高三的那点习惯,也是因为初来乍到,不懂“行情”,结果呢?一个学期不到,大部分人就被同化了,成了所谓的老油条。
一个好的体系,制度会引导人往好的方向发展,而坏的制度则恰恰相反。
而对于大学的老师,就我碰到的而言,绝大部分都只是混日子罢了,学生如此,老师亦如此,所以要想学有所得,你只能靠自学。当然,我明白,原本抱有大学里依然想依靠老师去学习的想法本身就是错的。可是,至少,我觉得老师得做到基本的传授你所教授的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的任务吧,而不是照念PPT。
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大学教育制度很失败,培养不出人才,如果大学四年只是为了拿那张毕业证,学位证,这样的大学真的有必要去读吗?(当然,也很大程度是因为我读的大学比较渣吧...)
在迷茫与纠结中,一天到晚的玩,让我愈加感到自己的心里空荡荡的,我也想到了去改变这样糟糕的局面,是的,我又想到了改变自己,而且并不只是一次,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做,我去买了一些听起来能“拯救我的书”,《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不要等到毕业后》,《大学生的坟》,各种马云,俞敏洪的解读书籍,各种成功学,鸡汤文...
刚读完,我充满了干劲,仿佛自己拥有了改变世界的力量,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三分钟热度之后,我该玩电脑玩电脑,该迟到迟到,该抄作业接着抄作业,我还是我...
表哥曾经跟我说,大一嘛,就该好好熟悉大学生活,不用急,慢慢来,其实我心里急得很,实际行动起来的时候,却是一副嫌时间多的样子,能拖就拖,急什么呢?大把时间啊!
我知道我应该学好自己的各种专业课程,好歹我也是工科生啊,以后得靠技术吃饭的啊!可是,难啊,高数我都搞不定,一度怀疑自己的智商,怕苦怕累,看到高数课本就困。
因为全然忘记了一个超级简单的道理,或者说是我自己选择性遗忘了,不会怎么办?
学啊,难以理解的地方就反复去看,去想,实在想不出来了,就去问老师,问同学,终究是能弄懂的,又不是量子物理那种高深的问题,高数,工科学生最基础的课程,而且是几百年前就已经研究得出的各种结论,我们只是学会去用前人的研究结果而已,就好比,去学开车,车已经做好了,你只要学会怎么开就好了,这是最简单的事了。
只要智商正常的人,方法对了,肯去学,不可能学不会。那我为什么不会呢?因为从一开始就没有用心去学。明明智商不高,还妄想一看就会,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儿?
所以,根本原因在于懒,在于没有去努力的动力。懒是人的天性,如果有足够的动力是可以克服的,而在大学里安逸,舒适的环境慢慢的就消磨了当初的雄心壮志,变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忘乎所以...
后来,或许是对这样空洞的生活产生了厌倦,或者又是自己良心发现,我意识到自己得为毕业找工作想办法了,自己专业的东西不喜欢,也是觉得光凭学那些东西,完全看不到实际的操作性(学校的课程都是非常基本的知识,做的题,考试完全就是背公式,背书,做实验完全按照实验指导书一步一步的做,完全不知道实验的原理都能做完实验,根本就是应付了事,老师是这样,学生也是这样,实验报告靠百度。我也曾想认认真真去做,可是一怕麻烦,怕累,既然可以简单应付了事,何苦花这么多时间去做呢,二是即使认真做了,我依然看不到希望在哪里...),觉得不能靠这些找到工作,于是我开始了自救,去学一项以后能找工作的技能。
我选择了编程,因为自学编程,网上有大量的教程,各种疑难问题也有很多解答,而且工具的话只需要电脑就好了,一开始,我选择了C语言,找了一些视频教程,我就开始了我的自学之路,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我觉得自己勉强算是入门了。然而,入门之后我就不知道该怎么走了,深入,找不到方向,不知道怎么继续下去,加之觉得C语言太困难了,我就放弃了...
于是,我又重新陷入了当初的局面,迷茫,纠结,不知道该往哪里走,既做不到痛痛快快的玩,也没有做什么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依旧只是虚度光阴,碌碌无为,在混日子。而这,是我认为的最可悲的状态,既没有得快乐时且快乐的玩,又没有刻苦努力的学到一点东西,什么也没得到...
当然,归根结底都是我自己的问题,自己没有去多尝试,又不愿意下苦功夫去学本专业的知识,编程又是半途而废,怕苦怕累,所以一事无成,而这个后果终究还是要自己来承受的。没有哪条路是轻松的啊,也并不是毫无方向,只是妄想找一条既轻松又有前途的路,所以自欺欺人的蹉跎了光阴,折磨了自己,哎,自作孽不可活啊!
后来,我又接触了Java编程,想学习Android APP编程,我依然是入了门,依然不知该如何继续深入。直到有次和同学聊天,听了他的经历,我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行。他说他自学Java web,首先是在网上找了一套完整的培训视频教程来一步步学,所以他的方向,目标很明确,而我的方向却只是到了入门。其次,他每天都花八九个小时去学,有时候甚至学到晚上十二点,我的努力程度是远远不及的,再有,他学的时候认真做笔记,还时常复习,应对困难会迎难而上。而我总是挑简单的,遇到难的就跳,所以...
结果他只花了一百多天就学完了Java web的基本知识体系,然后开始去找实习了。说点题外话,他也是因为自觉学了专业的课程找不到什么好工作,才转而自学编程,大一他曾经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过,后来放弃专业之后,改为期末才开始为了考试学专业课,我也是走上了同样的道路,却没有他走的远...
当初因为啥也不懂,所以买了不少鸡汤书,后来才知道了豆瓣的作用,虽然并不一定评价都是对的,不过只要评价人数足够多(至少几千)还是能比较客观的说明一本书,一部电影的质量的。
最初接触公众号,看了文章,经常会有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错觉,见得多了,才意识到自己的浅薄无知,而真正的学到东西,最重要的,我认为是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要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首要的是多读书,读好书。
我先看的是那些有元知识的书籍,教你怎么去学习的书籍,学会学习的方法,再去学习,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比如《把时间当做朋友》,告诉你怎么从零开始改变自己,一句话概括就是:一切都是可以积累的。《刻意练习:从新手到大师》,教你如何高效学习一项技能。
再有看心理学类的书籍,了解各种认知错误,提升自己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懂得去合理的过滤各种接收的信息,理解人的思维模式。看经济学类的书籍,明白一些有趣又有用的经济学基本知识,多一种不同的看待事物的方式。最后是能去学习不同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会跨学科的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这样看的要全面的多。
公众号里的各种文章,即使写的再好也只是零碎的,不能内化成自己的思维体系,意义是不大的。而且它顶多教你一些“术”,而最根本的道,是要从知识体系中提炼出来的,要多年的积累。
最初为了过四六级,在同学的推荐下,我用了扇贝单词来背词,然后又使用了扇贝新闻来提升阅读能力,就是每天看几篇,背几十个单词,后面并没有去刷题,就这样过了四六级,从中,我体会到了日积月累的强大之处,但,必须坚持。最开始的时候,坚持了二十多天,我就断了打卡,后面再重整旗鼓,便没有再断过了。
每次制定计划,很重要的一点是切不可操之过急,不要把每天的任务安排的超过自己的可承受范围,三分钟的热度,刚则易折。慢慢来,开始的任务先安排的轻松些,先让自己坚持下去,之后再慢慢加。而且要学会原谅自己,失败了不要轻易的就过度自责,重新开始就好,重要的是去做,哪怕是做的不好,谁一开始就能做的很好呢?都是磕磕绊绊的过来的,要相信自己做多了就能做的好。
英语新闻看多了之后,果然阅读能力提升了许多,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过四六级,后来发现英语好的话有很多好处,能去阅读英文原版书籍(有很多中文翻译书是翻译的很糟糕的),查看资料也方便了,很多资料都是英文的,尤其是编程的各种api文档。去看TED的各种演讲,增长见识,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于是,在四六级之后,我依然坚持看英语新闻,这也让现在考研的我,在英语上不用花那么多时间了,至少单词量是已经积累够了,这是当初的我完全没有想到的。
另一件我认为大学里很重要的事情是——锻炼身体,我的切身体会是,在坚持跑步之后,感觉身体比之前好的多了,至少感冒就很少有了,而且跑步还有一个好处是发泄自己的情绪,可谓是对身心都有益啊。
扯远了,再说回我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去考研。最重要的是因为之前的大学生活,自己不学无术,没有能力去找一个好工作,原本的大事是去做程序员,可是却没学好编程能力,实习都难找,我曾寄希望于培训班,可是后来想到一万多去学那么几个月又能学到多好呢?编程的功力,最重要的还是要长时间自己敲代码去练出来的,培训不能给我这些,这是要靠自己培养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靠培训班去找工作了,那读大学的意义在哪里呢?那还不如不读大学,直接去报培训班岂不更好。而我自己与那些单纯参加了培训班的程序员的差别又在哪里呢?似乎,并没有什么区别,难道仅仅是多了一个学位证?
是啊,每念及此,心里都十分懊悔,对于自己当初的所作所为,既恨又悔,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自己做的事情,就要自己承担它所带来的后果,也许是因为毕业临近了,所以我不得不采取行动,也许再让我回到那个时候,我还是会做同样的事情吧,毕竟时间还很充足啊!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为什么不直接像技校一样教我们那些实用的技能好让我们方便找工作呢?
我想,读大学最重要的是学会自学的能力,这个能力,能让我们以后碰到什么想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迅速的学会。技校只是传授“术”,具体的某一项技能,而大学是要传授“道”,学习的方法。遗憾的是,很多大学连术都没有教会学生,更不用说道了。
对大一的同学,首先是多去尝试各种事情,找好自己的方向,比如以后想去BAT这些大公司做技术方面的攻城狮,那么你就应该去详细查看这些职位的招聘要求,需要什么能力。
然后,就这些需要的技能,自己去想方设法的培养,锻炼,经常问自己,凭借自己现在的能力是否有资格在笔试,面试中胜出,如果不能,就抓紧时间去学习。
宜早不宜迟,学到一定程度了,主动去找实习,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积累面试的筹码。
想要找到心仪的女生也是一样的,先定位自己喜欢什么类型的女生,再去调查这类女生一般喜欢什么类型的男生,然后去刻意培养那些需要的属性,当然有一些通用的准则,衣着干净整洁,学好打扮自己,有自己的穿着风格。谈吐优雅,风趣幽默,脾气要好,这些都是在平时就要去刻意培养的,碰到心仪的女生的时候,就有了追求的底气。
吴军的《大学之路》里谈到过这个问题,我觉得说的很好:
在哈佛(大学)学什么并不重要,在里面学四年,接受四年的熏陶,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的发展,尽可能多的参与各种活动,从其他年轻人身上学到他人的优秀品质和特长,才是到哈佛(大学)受教育的目的。能够学习计算机的地方有很多,可是能够把最优秀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建立起终身受益的良好关系,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相互提携,这些只有在哈佛能得到,这才是哈佛给她的学生最好的礼物。
能进入哈佛的确可喜可贺,希望这些年轻人能好好珍惜在哈佛求学的机会,像海绵一样吸取各种知识,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培养全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年轻人需要学会应对各种问题,包括面对社会问题进行理性而符合逻辑的思考。不应该盲目听信权威,道听途说,同时必须从更广泛的渠道科学的吸取知识,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些都是各行各业精英必备的品质。一流大学会在不经意间教给学生这样的能力,而三流大学往往只是给学生灌输课程内容。
为什么要学习高数呢?因为数学是很多理工课程最基础的知识,学习其他知识是以懂得高数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的,或许浅显的知识还不需要,而要想往深了学,高数就必不可少了。
就像编程,入门这些最简单的,基本不需要矩阵,概率论,高数的知识,可是要达到工程师级别,这些就是不可或缺的了。所以,再好好学一下这些基础课程(因为当初学的时候没有认真去学...),也是考研的目的之一。最初我以为,考研是不成功便成仁,后来才意识到并非如此,如果用心学了这些基础课程,即使最后没考上,这些知识也会有其用武之地。绝不是白学的。
在重新打开高数课本的时候,心里很抗拒,很害怕,因为一直觉得它好难,多次想放弃,只是硬着头皮的坚持了下去,开始确实痛苦,可是当我真正认真去对待它的时候,发现原来不过如此,我才再次从心底里感受到——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自己的害怕实在是太过愚蠢了。于是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我把高数上下,概率论,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全部从头到尾学了一遍,课后习题做了一遍,期末前又把专业的课程临时抱佛脚的学了一下,为了不挂...周末的时候晚上看下电影,有时候看下其他书,隔几天晚上跑下步,就这样过了一个学期,我从未想到自己能做那么多事情,也自觉过的很充实。
自己好久没有这样全身心的投入去做一件事情了,这证明了我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差劲,只要自己真正想去做一件事情,我还是能够做到认真投入去做的,这给了我久违的信心,我明白了我依然有着改变自己的力量,这次不再是错觉。
我希望能借助这段时间来重塑自己,学好以前没学好的基础课程,磨炼自己的自学能力,调整好自己的作息,学会静心,多看些书,当然,最重要的是能赢得一个进阶的机会,重铸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