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四堂课很快就结束,每堂课带来的认知拉升需要很长时间来消化。如果今天必须要输出一篇总结文的话,我想整体总结为:态度+方法=A Better Me
态度(思维方式)
1. 主动学习
每天早上,宝宝妹的夺命追魂“每日一问”就拉开训练营的烧脑序幕。每个老师提供的问题都是经过了精挑细选,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本身就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老师在群里的回复和互动,更是带着大家更深一层次地去思考。带着一天的思考更能在学习过程中与老师“对话”,而不是单方面的接受信息。这个设计非常之赞!
2. 空杯&接纳——颠覆对关键概念的认知
纵观每堂课,老师都会颠覆我们对所分享的关键概念的认知:你以为的XXX就真的是XXX吗?不管老师是否明确说明,都需要我们先接纳老师的概念。如果抱着“这不就是XXX”的态度,习惯性自我防御必然会降低学习的效果。
每个老师抛出新的概念就是建立更高级的心理表征的机会,而“学习照搬高手心理表征”正是快速积累势能的反思。
3. 目标导向
几乎每个老师在讲方法的时候都会谈到目标,谈到规划。永澄大大的两幅金山大桥照片堪称经典,教主提到的将使命感作为动力的来源也深戳我心。其实很多时候我对自己的目的目标是非常不清晰的,所以会要么“不动”,要么“乱动”。这些坑在这几天的学习和反思中尤其明显。
4. 利他主义
开营的时候敏妈给了一些链接,除了普通人证明勾搭大神,给我留下特别深刻印象的,是文中提到的教主、秋大的极致利他。当然,也许这是他们维护自己人脉的一种方式,但我扪心自问,如果是我,出于维护人脉的目的也不可能做到那样的程度。这是发自内心的“利他”,这是那天让我非常脸红的一个触动。
此外,这几天里,大神们在群里的互动、简书的打赏、提供额外福利等,都是利他的表现。虽然“利他主义”以前就知道,但是从来没有这么深刻的体会。我想这也是BM训练营给我带来的最立竿见影的改变。
方法
这个方法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方法技巧、工具等等。
1. 授人以渔的方法和工具——充分调动资源
老师们非常够意思,直接给方法、给工具,简直就是拿到就能用。唯一前提就是:明确目标,着手去做。
2. 偷师大神们的套路
其实从老师们在群里和大家的互动,具体授课时的方法,也能发现很多值得学习的套路。比如教主在课前10分钟的说明和提醒,比如秋大在课中的转发微博现场示范等等。
A Better Me
具体每堂课里面的核心概念、态度、方法、套路就不详细展开了,笔记里都比较详细,并且经过了自己的第一步消化。这里是想说,敏妈从第一天的每日一问提出“今年的心愿”,就扣题到了训练营的名字以及我们希望达成的结果。A better me从来不是靠七天训练营、四五堂课所能实现的。在我的理解里,这依赖于上面所说的态度和方法,和持续的可以训练以形成习惯。
因此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理清自己的目标,比如仔细完成大神们的作业,比如拉通几门课程之间、以及自己现有积累的关联。还有的,是持续发出自己的作品声音、帮助其他同学等等,慢慢来,从易开始,for a better me。
网友评论
发现一个新需求: 思维改变后,方法有了,该怎样保持持续的行动呢?
提供一个小答案: 想就这个问题分享一个自己的尝试:也许在每个方法后面加上具体的应用场景会更有利于行动转化:比如人脉定期维护和更新,就立刻去用回忆“唤醒”一个老朋友,或者..?
请教一个小问题:对于最后一句“拉通几门课程的关联,拉上与自己现有积累的关联?”可否具体阐述一下呢,一时间木有反应过来这句话的具体含义==
(最后三条如有偏颇,烦请指出,谢谢!)
中午写得很匆忙,都没有检查一遍就发出了。里面有很多小错,刚刚更新了。
回答你的问题,我的意思是说,几门课程之间是有关联的,不仅仅是我上面写到的理清概念刷新认知+提供方法和工具,还有更深一层的关联。比如,目标管理和精力管理的联系,比如广义的财富也包括人脉,比如精力、财富、人脉都可以作为达成目标的资源等等。我现在还还没有去深入思考和打通。另外一个方面,这次训练营烧脑的这些信息怎么能够和我现在的积累相关联。因为不把这些新的东西跟自己原有的东西关联起来,那就没有办法真正的刷新认知、产生拓展认知边界并付诸行动。这是我的原意哈,可能原文表述不是很清楚。欢迎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