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少有人走的路》part 2 爱
什么是爱?我想,每个人对“爱”字的理解都不同,也都曾在有意无意间追问过吧。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中对爱的定义是: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根据这一定义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爱。 要想明白什么是爱,得先要明白什么不是爱。
1.坠入情网不是爱。
坠入情网是一种自我界限的短暂沦陷,就像两股拥抱的潮水,短暂相拥后就会分离,热恋的感觉便不在了。
2.浪漫爱情不是爱。
无论韩剧里的男主多么深情,他都只能生活在作品里,只要是作品,就有对现实再加工的成分。我们年轻时信誓旦旦的爱情大多在岁月中发酵,酿成了一坛亲情的酒。那些没酿成酒的,极可能没经受住生活的考验,早已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3.依赖不是爱
陷于爱情或婚姻中的人,常常把依赖当作是爱,岂不知真正的爱是自由的选择,就像舒婷笔下的橡树,以树的形象和对方站在一起,而不是作为一棵藤缠着树。说得难听点,依赖的人只想把自己当成寄生虫,把对方当成寄主,在他们的白日梦里没有“努力”和“进步”的字眼,只想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别人的爱和照顾。要想得到爱,得先让自己值得被爱。
4.自我牺牲不是爱。
爱自己是爱他人的前提。但很多人以为自我牺牲就是爱,这在中国式的家庭中最为明显。有这种想法的父母通常会对孩子说:“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和你爸爸(妈妈)离婚了!”“我这么辛苦地工作都是为了你们。”“哎呀真烦,你都这么大了,还要我来帮你做这些事。”……这样说的父母通常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推卸责任,把自己婚姻不幸、人生潦倒的责任归咎于孩子,“你看,都是为了你,我才变成这样的。”二是真的做出了自我牺牲,真的对孩子“无微不至”(换个说法也叫大包大揽),什么都不让孩子干,一边干一边抱怨他无能。结果,孩子要么成了巨婴,心理上没法独立;要么非常叛逆,以种种不屑来反抗父母甚至社会。 扪心自问,这真的是爱吗?此时,我忍不住提醒那些爱抱怨的父母:作为成年人,我们一生都有选择和决定的机会,维持一段婚姻或忍受一份工作,我们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是为了孩子。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为自己负责,自尊自爱。对于孩子呢,爱他,就请结束语言暴力,发自内心地给他温暖,让他带着这份温暖远行,成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
5.感觉不是爱。
爱是行动,是付出,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晚归的丈夫对妻子说:“亲爱的,我爱你,但我工作忙,没时间陪你,请你多体谅。”然后第二天该多晚回来还是多晚回来,哪怕提早10分钟回家陪妻子聊聊天的时间都没安排出来。父母对孩子说:“宝贝,我爱你,但我们现在要忙事业,没精力管你,你先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去吧。”……这真的是爱吗?如果爱TA,怎么会没时间陪TA,没精力照顾TA?一个人喜欢自己的花园,尚且会成天在花园里忙活,精心照管一花一草,何况是爱一个人呢?
综上,不是为了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不会花时间和精力的“爱”,都不是真的爱。
PS:在明白了什么不是爱之后,接下来的一篇文章,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探讨什么是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