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某名牌中学的刘老师,教学近二十年,学生过千,很少看到有学生不喜欢他的。这也难怪,刘老师有水平有能力,下笔成文出口成章,对学生严格不严厉,讲原则不教条,宽容不纵容,重感情不虚伪,有特强的亲和力。几乎每个学生都把他当作最信任的人,跟父母不愿意讲的话都愿意跟他讲。也许是亲其师而信其道,刘老师的学生都挺争气,每次考试,都为他拿第一。因此,刘老师荣誉不少,远近闻名,去年刚过40岁,就被破格评为高级教师。
优秀的刘老师桃李满天下
按说,刘老师应该心满意足才对。可是他有块心病,那就是他那小子逆反心理特别强,处处跟老爸作对,怕学习不算,还尽闯祸,这不,前天因为敲诈刘老师班上的学生不成,一拳把人家打成了“熊猫眼”,学生家长告到了校长那儿,校长没办法,请刘老师出面处理。
说实在的,儿子发展到今天这样子,刘老师负有主要责任。他教育学生确实有一套,教育儿子实在不咋的。他总拿儿子跟班上最好的学生比,我能把学生教育成那样,你生在我家里,“先天素质又好”——— 这是刘老师的原话。而在旁人看来,他儿子就是个平常的孩子,看不出过人之处,但刘老师坚信他孩子的智商高,用他家乡的俗语,就是黄鼠狼养儿个个喷喷香——— 家长都是教师,家庭环境好,应该比我的学生更好。儿子达不到要求,完不成任务,刘老师是举手就打,张口就骂,用他老婆的话说:“孩子小的时候,看到他就像看到鬼一样。”
孩子十二岁那年冬天,刘老师给儿子出了一条奥数题,儿子花了一个多小时没做出来。刘老师怒火中烧,恨铁不成钢,把儿子的衣服剥光,拿起皮带就抽,也不知他儿子当时怎么想的,反正他儿子说了句“大不了死,今天跟你拼了!”举手就把桌子翻了,还要到厨房拿菜刀,亏了刘老师的老婆连哭带哄,才把儿子劝住。刘老师也挫了锐气,真没想到“小畜生有反骨”。以后刘老师教育儿子就有了顾忌,儿子也把握住他的心理,得寸进尺,刘老师的威信一天天扫地。
刘老师怒火中烧,忍不住和儿子对打起来
旁边的邻居们见了,禁不住好奇地私下议论:优秀的刘老师为何就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刘老师听了做声不得,只好暗自摇头苦笑不已。
心理分析:
刘老师作为专业教育者,专门学习了教育学和心理学,应该说最懂得教书育人,可为什么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这种现象:老师的孩子、军人的孩子、警察的孩子往往出现问题比较多。因为这三个职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有绝对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性同孩子成长过程中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反抗性形成了一种冲突。那家长为了维护他们这种权威性,往往会采取极端的教育方法。
刘老师习惯了为人师表的状态,难免把职业角色带回家。所以在家教育子女时,手势、说话的声调容易和在学校一样,甚或经常板着面孔训人,以权威人士的姿态出现。这在家庭教育中形成一种不平等的教育环境,往往让孩子难以接受,促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
孩子对刘老师在家里的说教很逆反
显然,刘老师虽然在学校里是“真、善、美”的化身,但在自己的家里,其作为社会人的优点和缺点,在子女面前表露无遗,其作为教师的神秘感和威信也被淡化。因此,对刘老师非常熟悉的儿子,看待刘老师就缺乏对老师的那种敬畏。这样,刘老师在学校的那套教育方法,在子女身上就无法施展。
而且,实际生活中,教师父母也与普通父母一样,对孩子有着舐犊情深的情感。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能理性、清楚地告诉家长:“不要太宠孩子,能干的家务活,就让他们做一点。”可轮到自己,却在不经意间犯糊涂,同样会出现过分宠爱孩子的情况,给子女教育增加了更多困难。
还有,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巨大。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经对我国14个地区的168所中小学里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发现有52.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下班后,刘老师需要将不良情绪释放,回家后面对孩子犯下的错误,容易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导致教育走向失败。
另外,“晕轮效应”也不可忽视。刘老师认为自己是优秀的,孩子也应该是优秀的,内心往往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尽善尽美。尤其刘老师教过的优秀学生较多,容易拿自己的孩子同那些优秀的学生相比,对孩子实行严要求、树立高标准。然而,期待越高,失落感越强。失落导致更多的批评,这不但加重了他自身的心理焦虑,同时也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不仅打击了孩子上进的积极性,而且使其逐渐变得叛逆,越来越难教育。
心理处方:
教师教育子女,关键要用平常心,要把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分开,要回到生活中去。
首先,刘老师要以平常心态对待子女教育问题,学会在“教师”和“父母”之间进行角色转换。
刘老师你在学校是一名好老师,但在家庭首先应该是一位好家长。回家后,应及时地进行角色转换,将工作的压力放一边,面对子女时不能用课堂上的口吻,更不能动辄训斥、责骂孩子。要经常以父母而不是老师的角色和子女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尤其是在子女进入青春期后,应给予他更多的关心。
其次,刘老师对待自己的孩子,要承认他目前的现实状况,不要拿孩子和班级中最好的学生对比,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学习压力,以正常的心态对待孩子。即使孩子成绩下降或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也不要过多地指责,而应该帮助孩子找出原因,帮助他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说实在的,刘老师总不自觉地拿自己班最优秀的学生和孩子做对比,那对孩子是不公平的。优秀的学生是在众多孩子中选择出来的,而你的孩子你别无选择,只能因材施教。
其实,刘老师平时工作压力很大,面对孩子也无奈
最后,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刘老师要学会合理释放工作压力。在工作及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正确认知压力,灵活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忘记不愉快———有时时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顺其自然自我放松——在适当的情况下想说便说(找自己信得过的人),想休息便休息(劳逸结合),想娱乐便娱乐(自我发泄)……实在不想做事时可暂时放下,不追求十全十美(追求卓越并非追求完美);注重过程淡化功利——建立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更新环境自我调节——在压力太大、心情不佳时变换一下环境,例如室外观景、室内养花、美好事物的想像、恐怖事件的回避(耳不听、眼不见、心不烦);还可通过运动、唱歌、听音乐等简单方式减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