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和孩子一起成长 亲子·儿童文学今天如何做教师育儿宝典
内省篇:遇到自己的孩子怎么就没招了(茅卫东)

内省篇:遇到自己的孩子怎么就没招了(茅卫东)

作者: 9b18ebb90386 | 来源:发表于2019-04-06 06:02 被阅读10次

    据说,算命先生从不给自己算命,医生也不给自己看病,而教师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也是经常的现象。过去的优秀教师表彰,少不了有“为了学生顾不上自己的孩子”这样的事迹介绍。

    事实上,有的优秀教师并不是顾不上自己的孩子,而是教不了自己的孩子。有的教师说,面对别人的孩子自己可以很冷静,遇招拆招,任什么样的学生都可以得心应手,但是遇到自己孩子的问题就一下子心慌意乱没招了。

    孩子的问题,说到底是父母长期教育不当造成的。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只看到了孩子的问题,并希望孩子能够有所改变,却看不到自己的问题,也不明白正是自己的某些错误观念和不当教育造成了孩子的诸多问题。这样的父母不会想到改变孩子先得改变自己,面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他们往往会对孩子或苦口婆心、或拳打脚踢,希望这样子孩子就能如自己所愿变得可爱起来。

    孩子与父母常年生活在一起,彼此相当熟悉。父母的这些招术,孩子早已了然于胸,自然也就没有了效力。渐渐地,父母发现不论自己怎么样,孩子就是软硬不吃、我行我素,甚至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于是,父母慌了,开始祈祷老天保佑,希望孩子不要再出什么状况。

    这样的父母,面对别人的孩子却可能很有办法。这种情况在教师群体中很常见。

    这其实首先是一个心理距离问题。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不熟悉,不熟悉,大家都会有一个比较美好的期待,有一个相互试探的过程,都愿意克制一下自己并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这与初恋情人之间的状态非常相似。

    第二个原因是师生相处空间是学校而不是家庭。人们普遍认可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而学校却正是要讲理的。所以师生之间相处,彼此之间就多了一点规则意识、多一点交际意识,而不是像在家里那样任意而行宣泄自己的情绪远重于理解对方的感受。

    第三个原因是师生之间相处时间不过几年,彼此不会有太多期待,这点有些类似于“相敬如宾”的状态。教师会对自己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期待,但肯定不会这样来要求学生。比如,学生成绩很好但比较木讷,孩子的父母可能会着急,教师一般不是因此焦虑;如果学校允许一个班级有若干学生考不上大学,教师对班里最后几名学生的关心程度,肯定不如他们的父母……

    换一种说法,师生相处,那是一种工作关系,教师的教育目的很明确,工作流程很清楚,而父母与孩子相处,则完全不是这样了。如果仔细考量,就会发现很多父母对孩子是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的,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这样的育儿目标设定完全不足以保证孩子的教育过程不走偏。同理,父母如何教育孩子,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清楚的规定。

    现在有很多育儿书籍,几岁左右的孩子吃什么玩什么读什么都有明确的说明,可是正如拿着菜谱实际上很难做好一盘菜一样,生活中真照着育儿书籍一步一步走,也是不现实的。

    如此,岂不是说父母没办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当然不是!这里仅仅是解释了一下,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教育好别人的孩子,面对自己的孩子却束手无策。

    不能期待一篇千字文解决所有问题,是吧?

    【附录一】共鸣

    山东 赵富强

    “爸,今天我哭了。”

    晚上22多了,刚刚洗刷完毕想上床睡觉,女儿在微信上给我发了这样一条信息。我心头一惊,不由自主地想起前一段时间看过网络上某校几位女同学欺负一名女生的场面,顿时忐忑不安起来,连忙回复问道:“谁欺负你了?”

    “爸,没有谁欺负我。是感动的。”

    看到这我的心安定了下来。连忙问:“是什么让你感动了?这么晚还发信息。”

    “一篇文章。”

    “哪位作家写的?让你如此感动。让我有空也读读。”我半开玩笑地对女儿说。

     “您的。”

    “我的?”我有点惊讶!

    “是的,就是您那篇《悄悄地,解开我心中的结》。”

    ……

    女儿提到的《悄悄地,解开我心中的结》那篇文章,是我读茅卫东老师《怎样的爱才合适》一书的感受。

    去年6月,女儿参加中考失利,没有考入县重点中学,让我这个当教师的家长在亲朋好友面前感到非常没有面子。

    暑假中在为她寻找新学校的同时,也不时地找机会说落她几句,每次她都是用沉默来面对的情绪发泄。虽说最后在姐姐的建议下去上一所幼儿师范学校,我心里仍是特别的郁闷。

    就在这时,我读到了茅卫东老师新出了一本关于家教专著《怎样的爱才合适——做一个不过分的家长》(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

    茅老师的话引起我的共鸣,读完后我禁不住提起笔写下《悄悄地,解开我心中的结》一文发给茅卫东老师,茅老师读后发布在了他的博客上,后来他的不少好友都转载了我这篇文章,但我始终没有敢转载,因为我的qq好友中有女儿,我怕她知道我当时的真实心里想法后伤心,没有想到她还是读到了。她读后并没有像我想的那样伤心,反而充满了对我在文章敞开心扉的感激。

    我感谢茅老师,感谢《怎样的爱才合适》,让我们父女的心一下子贴近了许多。

    【附录二】悄悄地,解开我心中的结

    山东  赵富强

    今年6月份,女儿参加了中考,成绩很不理想,上县重点中学一点希望都没有。

    暑假里,为女儿选择学校成了我的一个心事。我姐姐建议去读一个“3+2”的幼儿师范类的学校,也就是去上高职。

    女儿同意了,我却很犹豫。

    说实话,身为教师,自己的孩子却不能进入重点中学,在亲戚、朋友、同事、乡邻面前,我实在觉得抬不起头来。面对他们的热心的、关怀的目光,我只有摇头和叹息。

    我不停地思索:我的家庭教育失败在什么地方?今后我又该怎样去做?我还有一位上小学的儿子,我又该如果去教育他……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心情非常地郁闷和苦恼。

    就在这时,通过好友茅卫东的博客,知道他新出了一本家教专著《怎样的爱才合适——做一个不过分的家长》,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一本。茅老师曾经是《中国教师报》的编辑、记者,2006年至2007年对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三次深度报道,曾在中国教育界引起了不小轰动,我想他在教育子女方面一定有高招。

    看了前言,发现茅老师的儿子也没上清华、北大这些名牌大学,只是一名普通的职高生。后来了解到,他儿子1米84的个儿,学的居然是幼师专业,因为自己喜欢。茅老师没有像我这样因为孩子成绩差而有心理包袱,他没这份虚荣心,不把孩子当做是给父母脸上贴金的工具。他知道每个孩子的心智是存在差别的,成长环境是不一样的,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基于这些因素,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愿意刻苦学习,也不是每一个孩子因为刻苦了努力了就一定会有优异的成绩。

    茅老师认为,儿女自有儿女命,学习成绩优秀只是一时的成功,如果孩子有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为人正直有毅力,将来完全可以有自己幸福的生活,父母无须过于为孩子的前途发愁。而现实生活中,因为过于担心孩子,许多年轻的父母全方位、全天候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读着茅老师的书,我想起了身边另一个事例。

    有一对夫妻,丈夫乡镇干部,妻子是教师。他们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尤其是妻子是一个十分要强的人,在孩子面前当然也是绝对的权威。

    后来,两个儿子都顺利地考上了名牌大学,虽不是清华、北大,但也让不少同事羡慕不已。要知道,90年代考个中专都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大家都说他们夫妇教子有方,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可是,这对夫妻退休后,并没有享受上儿子的福。先是这位女教师得了重病,去儿子所在的大城市看病,儿子却以工作忙为由,很少到医院照顾母亲。儿媳更绝,根本就不与婆婆打照面。这位老教师连病带气,很快就病逝了。后来听说,那位男干部也因年老体衰无人照顾住进了我们当地的养老院。

    提及此事,大家都深深叹息。他们夫妇再也不是大家羡慕的对象,而是典型的家庭教育中成功的失败者。

    我的心渐渐趋于平静,我知道了让孩子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想法是不正确,我知道了不能把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当成沉重的鞭子,我知道了要重视孩子的归属感……《怎样的爱才合适——做一个不过分的家长》让我开始以平和的心态,来和女儿谈未来,谈人生,教导她要用什么的心态来对待自己五年的高职生活,鼓励她有机会还要争取进入高一点的学府。

    感谢茅卫东老师,他的新作解开了我心中的结,从此以后,做一个不过分的家长,不过度干涉孩子的行为,不过分焦虑孩子的前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内省篇:遇到自己的孩子怎么就没招了(茅卫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ml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