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接一个新班级一年级A班的时候,有别的科任老师,曾和我聊过A班的情况,其中有一个孩子让他觉得印象深刻。
这个孩子,就叫他小X吧。其他老师对他的评价,就是思维反应很慢,厌学,自信心不强,话多,爱嘲笑别人……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小X的家里是做生意的,比较忙,所以父母并不是时常兼顾他,况且还有了二胎妹妹。爸爸和妈妈教育孩子比较缺乏耐心,每次监督小孩做作业一直催促快点写,写慢写错了就会批评,经常说:“你怎么那么笨!”“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做?!”“慢吞吞地,还不快点?!”“你太笨了,我怎么有你怎么笨的儿子?!怎么教都不会?”
正式接管A班后的第一课,课堂上我留意小X,发现当老师请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小X很胆怯,一直不敢举手,然而请大家一起回答的时候,他却是第一个抢着回答的;请其他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如果同学回答不出,他会嘲笑对方:“你怎么那么笨啊!哈哈!”“笨蛋笨蛋!大笨蛋!”在听到老师布置时,会不高兴地躺倒地上耍赖不想写作业。
放学的时候,我和来接小X的爸爸聊了会儿,发现爸爸对其的评价也不高,说懒、笨,要麻烦老师多监督等等。
后来私底下小X 的妈妈也找过我,说麻烦老师多看点小X,好好教他。

小X的父母不爱他吗?肯定是爱的,只是这个爱的方式太过粗暴。
以前热播剧《盲约》里的女主角夏天的母亲也是这么教育女儿的,认为女儿其貌不扬,又没有什么出众的才华和魅力,在小女儿的映衬下更显得黯淡无光,所以以“刀子嘴豆腐心”来打击教育夏天,希望她有所长进。
那么打击教育方式的结果怎么样?是真的让孩子越来越出色了?还是变得越来越自卑?并且孩子还会从你身上学到这样的方式去伤害他人,比如小X已经学会去嘲笑、打击同学。从比较长远的一个角度上去看,如果他从原生家庭里接受了这样的打击教育,那么有一天他也会以这样的方式去教育他的孩子。
这大概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套话:“我们以前还不是这样过来的?”“这样的苦你都吃不了,以后干什么还能成事?”“我不这样说,你会成功?”“等有一天你做好了,你就会感谢我了!”
听到这些话,我只想呵呵。
别人骂你的时候,你是怎么回的?别人批评你的时候,难道你会感激涕零全盘接受?不,通常第一个反应是愤怒和抗拒。除非你是真的胸怀宽广、海纳百川(但是这样的人也不会进行打击教育),要么就是圣母。
一个成人都接受不了别人的暴力语言,你还要强迫一个孩子去欣喜地接受?

“你连一只碗都洗不干净,以后嫁人了去婆家人家看不起你!”(大学)
“你要提前预习知道不?笨鸟先飞!”(中学)
“你看看人家小明,你再看看你,这是人考出的成绩吗?”(小学)
这样的人生经历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过,而且还可能会延续下去。在中国教育里,打击教育可能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和我们的文化背景和受教育水平也有一定的关系,就如同有人信奉“棒棍底下出孝子”,也有人信奉“不打就不学好”。
但这样的教育结果是美好的吗?恰恰相反。

前段时间,四川一名高中生小斯在高考后选择自杀。在他自杀后,他的QQ空间发出了一篇定时说说,控诉对父亲的不满。
小斯自杀前在QQ空间发的说说
小斯说,父亲心情不好的时候,会打他,考98分都会被骂。他已经完全感受不到父亲的爱了。而父母在伤痛之余,还是不懂自己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怎样的伤害。
有一个笑话这么说:为什么父母只会看成绩?——废话,你以为他们看得懂答案吗?
真正优秀的孩子不是靠中国式打击教育成人成才的。
信奉“打击式教育”的父母,会把孩子的快乐视为最大的敌人。
有的父母一辈子都不能明白他们的打击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当孩子收到打击,那么TA的内心会筑起一道围墙来保护自己,免受心灵伤害,长期以往,父母之间的矛盾就会越积越深,无法调节,更有甚者在长大后会彻底切断与父母之间的情感链接。
有网友在讨论时称,父母从小就打击自己,长大后,自己的性格变得十分内向,不敢轻易说出自己的想法,朋友圈很小,对外人沟通总是讨好状态,事情做的不好,直接会让自己内疚很久,哪怕是他人的过错。
换个方式吧,我们试着采用非暴力语言来沟通。
“你为什么不试着……?”
“我相信通过你的努力……”
“无论你做出什么选择,我都会支持你。”
还有最重要的“我爱你”。
我相信《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能给你解锁新的教育技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