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打击教育”

作者: 景溪的魔方 | 来源:发表于2019-02-24 21:52 被阅读119次
    “我很爱你”

    我特别羡慕自信的孩子,因为他们就算是错的,也有勇气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我就算是对的,也没有勇气坚持下去。因为我怕我真的错了。          ——(某位网友)

    总是读到很多人朋友圈对父母设置了不可见,甚至发朋友圈都设置分组这样的文章。我将一些碎片的文章整理后发现,这是时代的印记。背景相似会产生类似的行为,比如我这篇文章要讲的中国式打击教育。

    我是80后,我们这一代在现代化物质条件极其丰富的条件下长大,最底层的生存需求满足后,自然转为更高级的精神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正视自我需求,逐渐向他人宣布自我意识和领地主权。当自我意识与父辈意识矛盾激化的时候,我们开始反思造成巨大反差与沟通不畅的原因。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大多是50、60后。他们身处的背景多是家里孩子5、6个,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穷养大,吃过很多的苦。因为家里孩子多,自我的感受极容易被父母忽略。如果追溯亲密关系,父辈是早于我们受害的一代。他们自己就处理不好亲密关系,又如何更好的教育子女呢。中国式打击教育,是代代相传的。

    我常听到身边的人向我抱怨:

    “我真的不愿意回家,一回家我爸妈就各种挑剔我”

    “我做什么都不对,就没听过我爸妈肯定我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哪哪都好”

    “我爸妈总拿过来人的身份压我,总说是为了我好。只要我一反抗他们就会气的高血压,甚至住院,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为谁活着,自己不痛快还落得个不孝”

    “小时候我考了学年第二,屁颠屁颠回家告诉我爸,他说了一句怎么不是第一?我当时整个人就不好了”

    ......

    这种打击教育太过普遍,父母的有意无意其实都是在孩子身上打烙印,相当于一遍又一遍否定孩子:你不行。其实他们只是简单的觉得夸孩子会让他骄傲,要时刻拿“别人家的孩子”来鞭策他,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但实际上这种"打击式教育"不仅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还会影响他以后的人生。

    想起几年前药家鑫的案件。他的父亲曾在后续报道中泣不成声的提到,自己曾经为练钢琴而打骂孩子,甚至把他关到地下室反省。他不想坑害自己的孩子,只是想让他出色,但病态的教育必会导致病态的成长,长期以来的苛求、责难、否定,客观上制造出一个心理和道德的变态者。导致药家鑫暴力行为的,正是他家长的“教育方式”;把药家鑫送上死路的,正是他家长的粗暴和自以为是。

    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里,听到最多的是来自亲人对自己的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坐标体系,对于自己这个主体来说,他人都是“外来物”,要保持这个体系的稳定,我们必须去评价一个人,否则就会觉得不安。夸奖和批评都是我们的工具,目的是为了控制对方。但在亲密关系当中,这真的糟糕透了。

    我的朋友远嫁到南方,婚后有一个可爱的孩子, 外人看来她应该很幸福了,但聊天后才知道她抑郁的很严重。她说自从来了南方,就觉得自己被孤立了。她是新手妈妈,很多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每次向他人求助的时候,都得不到好的反馈,大多是讥讽和嘲笑,尤其是来自母亲。感情细腻的她十分郁闷,说以后心中有再多的委屈和疑问,也都不愿意再向母亲倾诉了,因为她觉得如果自己告诉母亲,母亲一定会责怪她带不好孩子。

    这样一个成年人尚且会因为母亲的贬低而感到委屈。那些一贯接受“打击教育”的孩子,心中又该有多少委屈和自卑?即便长大后成为优秀的人,也无法抹去童年阴影对自己人生的负面影响。无法正常社交,无法自我欣赏,永远觉得自己配不上拥有的一切。

    想想看,父母是自己最亲的人, 如果最亲的人都贬低自己,还有比这更糟糕的感受么?

    如今的我们长大了,也受到了好的教育,却仍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肯定自己,把刻在脑子里的否定词一一覆盖掉。以前每次谈论家庭、教育、父母的时候,我都有一种浓浓的悲伤,如今而立之年的我有了一种使命感——努力改变成长经历造成的负面影响,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母亲。在未来,给我的孩子一个健康的童年。

    嗨,童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式打击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rv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