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丽 二级心理咨询师 高级教师 洛阳(2019.8.20)原创分享第952天
今晚的读书会,带领大家一起体验绘画艺术疗法对个人心理成长的奇妙作用。
我的绘画过程,有纠结,有感动,有委屈,更有温暖。
我的整个画面看似都比较简单,每幅画面上都有人物。
第1幅画,是爸爸骑着自行车。这幅画的位置是在第一格的左侧。自行车的车头朝向右前方,爸爸义无反顾的骑着自行车走了。这是我小时候两岁多时的一个场景,它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第2幅画是姑姑和姑父。姑姑是在坐着做针线活,姑父是挑着担子去干活。第3幅画面是姑姑在擀面条,姑父是在喂牛。这两幅画面是我小时候经常看到的,姑姑姑父劳作的场景。
第4幅画面是一张桌子周围围了一圈人。这是我的家,似乎爸爸并不在家,妈妈和我们姊妹几个一起围在圆桌旁吃饭。
第5幅画是妈妈一个人在缝纫机旁做衣服。这幅画面应该是我少年时代对妈妈的整体印象。吃苦耐劳的妈妈,为了一家能够生活的更好,白天黑夜都在忙碌着。
第6幅画是我给姑姑姑父照相。这应该是我上班以后一次去乡下看姑姑姑父的场景。当时姑姑姑父穿的衣服,是我这次给他们刚买来的。他们很高兴,我也很开心。
我的第7幅画面上只有一个人,她是背对着我,那是姑姑,似乎是在看我有没有来。画面的左侧是一间小房子,那是姑姑最后几年在敬老院的住所。
第8幅画是爸爸曾经生病的场面。爸爸躺在病床上,妈妈和我们姊妹几个围在爸爸身边。也是那次生病以后,一向不服老的爸爸,才对自己有了一个相对客观的认识。
最后一幅画是爸爸妈妈并排坐在沙发上,样貌慈详,幸福。
在整个作画过程中,我的情绪情感是有流动的,眼泪也几次扑簌簌掉。我的“爸爸妈妈”一会儿是姑姑姑父,一会儿是我自己的爸爸妈妈。
现在重新看这幅画面,我感觉自己是幸运的。童年的经历让我对亲情、人情有了更多的体验和认识。
今晚几位伙伴的分享也特别的棒。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家庭的不同文化,看到了老一辈父母为了孩子们辛苦劳作的不易。
的确就像书中所写的那样,九宫格绘画技术的特点和功能是:立体的呈现。他可以找到我们心里的一些症结。
表达即疗愈。相信在今天晚上画心的过程中,每一位参与者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感谢所有参与今天晚上读书会的伙伴!特别感谢读书成长小组伙伴真诚的精彩的分享!期待下一次的相遇!
绘画中的觉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