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会忘记这个春节所有的温暖和感动。我们也无法拒绝历史的偶然所带来的时代的巨变。疫情,让这个特殊的开学季多了临场作战的气息,更让教学成了一场别样的“战役”。
当我们无法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在线交流是唯一的方法。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从教室搬到了线上,语文老师也摇身一变,用另一种形式与学生共舞与语文课。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作为九年级语文教师,同时面对疫情和中考的双重压力,我有些不知所措,线上教学更是没有经历过的,幸好教导处王老师作为指路明灯,给了我很多帮助。从确定开课内容到讲解形式,从备课形式到作业反馈方式,从利用小程序到自出语文检测题的变化,无不体现了我们在面对疫情时根据学生特点所做的一次又一次的改变。
斗智斗勇,其乐无穷。作为语文老师加班主任的双重身份,我对互联网持保留态度。一方面自身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捷、带来的各种资源,另一方面又鲜明感受到部分学生迷于游戏,网聊,无法自拔。但是,时代的脚步告诉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阻止学生和网络。我们要培养的是动态的“人”,在开放的生态系统中去培养这动态的“人”,这样才是活的语文,活的人!战线拉长后,就出现了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疲惫感强、学生反馈意识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再这样的问题出现后及时和家长沟通,切实的与同学线上交流,最坏的方法就是打电话监督,在直播间监督,在群里@他们……渐渐的变化还是有的:早读,虽不似在学校时那般书声琅琅,但依旧认真识背;上课,虽不似在学校时那般互动灵活,但依旧精彩纷呈;小组学习不再是那样形式多样,但我们依然坚持日日清的状态……在直播间里退却了新奇,换上的是认真听课,及时演算回答;在每日知识点反馈中除了语音还有图文;在每日打卡里看到了孩子们的坚持,在每日锻炼中见证丰我学识、健我身躯的信念……同学们在不同的形式里拔节成长。
疫情,阻碍了我们在校园奔跑的脚步,但磨不掉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回想二万五千里长征,以战斗之频、河山之险、给养之难,考验着红军战士的意志与耐力,在此次疫情学习中我们更明确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为中考蓄力,我们一直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