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读书
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应该在这个世界读书日翻开这本书

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应该在这个世界读书日翻开这本书

作者: 171d9929c386 | 来源:发表于2019-04-27 21:28 被阅读4次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特别为大家推荐一位加拿大籍的科普类畅销书作家Malcolm Gladwell的《异类》。不管你是否听到过他的名字,如果想要把孩子培养得更成功,都应该看看他这本书。

    Malcolm Gladwell,常见的中译名字是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今年五十六岁的他已经是《纽约客》的王牌作家。在三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他一共只出版了五本书,但是每本都在纽约时报的畅销榜上。

    也许你还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但是你很可能已经听过大家都在谈论“一万小时理论/法则”,这个概念的推广就来源于他的畅销书《异类》中的第二章。

    他的特点在于明明是非虚构写作,而且是为大众普及一些比较冷门的社会学、心理学知识,却能够用一支妙笔让读者手不释卷。

    所谓让读者沉醉的个人风格,就是一个作家描写人、事、物的方式。Malcolm Gladwell的文字就是具有特别的魔力和气质,讲故事(虚构类)一样以小见大地完成枯燥的非虚构文章,总能够让你在一堆同类型作家中把他辨认出来。现在国内大量的非虚构写手,比如很多传统媒体出身的公众号大V都在模仿他的风格,当然都收不到同样的效果。

    这种个人魔力和他的成长经历分不开。

    Malcolm Gladwell出生于英格兰,父亲是数学教授,母亲是心理治疗师,可谓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在他六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加拿大安大略省。

    父亲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任职数学与工程学教授时,就让他在办公室自由出入,大学的图书馆极大地增加了他的知识储备、开阔了他的视野;当时他还只有11岁。原生家庭,尤其是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在他的心里已经埋下了种子。

    19岁时Malcolm Gladwell就到美国国家新闻中心实习,并于21岁时获得了多伦多大学的学士学位。

    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Malcolm Gladwell最初是想在广告业工作,可惜他投了简历的每一家广告公司都没有录用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新闻业。

    1996年Malcolm Gladwell为《纽约客》写的两篇文章成了他自己第一本畅销书《引爆点》的核心部分。但是回忆到当年这本书出版之后去营销的艰辛,他也说:“一开始销量平平。但是就算是某个偏僻农村的图书馆邀请,哪怕现场只有几个人,我也会去做签售和推广。”坚持了两年这本书才终于大卖。

    第一本畅销书奠定了基础,之后的每一本出版后都能畅销而且长销。国内的翻译引进在时间上来说虽然晚了很多年,其中的内容对于中文读者还是有长远的影响。

    成为《纽约客》专栏作家之前,Malcolm Gladwell还曾在《华盛顿邮报》供职;几十年来早已具备世界级的盛名,要入籍美国也就是走一遍手续的事儿,但是他坚持保留加拿大国籍,只拿绿卡作为移民在纽约居住和生活,他说这是为了保持一定距离来观察美国。这样的独立和清醒,也是他的文字能够保持客观和独特性格的重要原因。

    下面回到今天要重点推荐的这本书:《异类》。

    《异类》讲述了很多有意思的例子:

    加拿大的冰球队、欧洲和南美的足球队成绩相对突出,科学化的选拔机制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智商高达195的好苗子,为何两度辍学、拿不到学位?

    黑人、白人、穷人、富人,成长于不同的家庭,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参与程度不同,到底会造成什么样的不同结果?

    ……

    Malcolm Gladwell讲故事的方式让阅读变得一点都不枯燥。看完这些故事,身为家长的读者自然能够对他书中每一章的结论感到信服。即使不是家长,读完他的这本书也能够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和成功者相比有哪一些欠缺;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水平,需要在哪一些方面有针对性地补足。

    全书最主要的结论是:分析成功人士,着眼点不应在“天赋”,而是他们的环境与个人努力。

    个人努力可以用“一万小时”这样的理论来简单定义,可是环境就复杂得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包括了时代机遇和原生家庭。

    比如我们经常谈论的世界级成功人物,很多时候都没有说到时代的风口,也在淡化甚至避而不谈他们出身的家庭。其实很多耳熟能详的作家、创作者本身就是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甚至是“文二代”;很多顶级商人、创业者的原生家庭本身就很富裕,父母也有足够的人际关系,也就是现在常说的“人脉”。他们从事的行业、使用的营销方式都和大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忽略了这些关键因素,就是盲目地把快速“成功”的压力都扔给下一代人,其实是一种毒鸡汤。

    还是用书中的一个例子简单说明吧:

    比尔盖茨出生于1955年,那个年代前后出生的人都赶不上第一批个人电脑的普及和其后的计算机革命。他的父亲是西雅图的有钱律师,母亲是银行家的女儿,在他7年级的时候就入读了面向精英家庭子弟的私立学校,入校第二年就成立了计算机俱乐部,家长会每年组织义卖,1968年筹资3000美元购买了一台计算机终端供学生使用。此后比尔盖茨也利用公司或学校的免费上机资源去编程。创办微软时,他早已持续练习了超过一万小时。

    如果没有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父母和帮他选择的学校、联系的公司(环境),也就没有后来累计编程的一万小时(个人努力)。

    如果就是想要用世俗定义的成功标准作为自家孩子的发展方向,也需要认清现实,去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确立目标并制定执行计划。孩子的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是在他们成熟并懂事之前,很多抉择也需要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一个孩子的成功,身后有时代大背景,也有原生家庭的帮助而不是拖累。我们多半无法培养出比尔盖茨、莫扎特那样的世界级成功人士,但是如何在仅有的条件下,利用环境和资源帮孩子做到最优选择、避免走弯路,相信大家读完这本书自然会有答案。

    这一篇文章最早于4月23日发布在我的个人公众号上。

    ---------------------------------------

    湖边的Alice

    终身学习者,定居加拿大。

    留学移民行业十六年经验。

    可以在公众号“河狸君来信”找到我。

    会持续更新更多海外生活、外语学习的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应该在这个世界读书日翻开这本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el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