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因为心态问题致使失败的例子不在少数,比较有名的属《三国演义》中袁绍兵败官渡与曹操败走赤壁的故事。同样面对失败,袁绍陷入消极,时常醉酒,不思进取;曹操却是仰天大笑,认为只要他曹阿瞒不死,就会再造一支强大的军队。面对失败一个消极放弃失去信心,一个积极应对充满自信,导致了两人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一个在心态上不稳定、不积极的人是做不好事情的,等待他的只会是黑暗和失败。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说这个人心态不好,常有的表现大体有以下方面:情绪不稳定,忽高忽低;遇事不沉着,慌里慌张;时常会抱怨,对生活不满意。从特征上看,消极悲观,不自信,为情绪所控制,甚至怨天尤人。
当我们存在这些表现和特征时,应当引起重视,首先从思想上反省自己,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是存在能力不足问题?还是存在谋划、准备不够充分的问题呢?找准问题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始终认为一个人只要不断增强个人能力和本领,再做好谋划和准备,心态上的问题可以解决一半。
其次,要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个较好的境界,值得我们反复去揣摩。情绪化是我们做好事情路上的“拦路虎”,就像王阳明时常说的“心中贼”,没有那么容易“破”。要想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很重要。这就要求在面对失败时不气垒,面对成功时不骄傲,避免情绪上的大起大落,始终讲究一个“平”字。当然,也可以在情绪不佳的时候,适当转移注意力,或者求助于朋友,简而言之,要做到及时介入,避免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最后,要在事上练。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念精华就在于“在行中知”,知就是行,行就是知,非常强调历练、实践的重要性。养成好的心态,从要求上说就是遇事沉着,心中有谱,手上有方,干后有成。这是一种实践性品质,只有在一件件工作中,尤其是急难险重的事务中才能快速养成。因此,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多解决实际问题,才是解决心态不好问题的终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