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人一般都只顾自己,崇尚物质,认为金钱能带给人安全,这个是大多数的人都认识。
有经验的人不会这样想,他们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舍弃了以物质为中心的生活方式,结果必得到丰盛的奖赏。
舍弃了物质中心生活方式,就会将王国至于生活上的首位。由于这样行,他们获得很大很多的祝福,他们在使人作郎稣的门徒的工作上享有丰盛的成功。
通过郎和华的教导,他们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属灵美物,得到及时的供应。
这个的确是属灵的繁荣,是金钱无法买来的。
这件事以令人惊奇的方式应验了郎和华的所有的应许。
要说信心的榜样,就让人想到了亚伯拉罕,他不知道前途在哪里,没有目标,因为相信上苍一定不会错,只要让他走,他就走,至于结果,不用多考虑,人再考虑详细,也无法决定未来的命运。
他所居住的城市在当时是经济文化中心,安全又舒适,他的家境不错,在当地也算是首屈一指的,是富户,日子过得很滋润,可是不满足于现状,他还是毅然决然地离开家乡,哪怕家乡当时很不错,非常先进。
到底如何先进?
他居住的城市安全又舒适,有高大的城墙,三面都有护城河保护,城里的人擅长书写和算术。也是当时的商业中心,因为当地出土了了大量的商业文件,私人的房子是用砖砌起来的,墙壁上抹着灰泥,还刷成了白色。有的人的家庭里有庭院,庭院里铺着石头,庭院周围有十三到十四个房间。
亚伯拉罕就居住在这样的良好的环境里,但是,他听从了上苍的指引,前往旷野,不知道前途怎么样,只是傻傻地听话照做。他离开了安乐窝之后,就住在迦南野外的帐篷里。当然,旷野里没有高大的城墙和宽阔又深的护城河的保护,这样就很容易遭受到敌人的攻击。
从亚伯拉罕身上学到什么?他毅然舍弃了他的自私的生活方式,最后上苍给了他丰盛的奖赏。
在公元前五世纪,以色列人不忠于郎和华,他们不缴纳什一捐,并且还将不健全的牲畜带到圣殿里来献作供物,但是,郎和华却对他们应许,只要他们把当纳的什一捐全部带入到仓库里,他就会祝福给他们,一直到他们一无所缺。
大概在五百年后,郎和华由他的立约使者郎稣所代表,来到了耶路撒冷的圣殿来施行审判。
对一个民族的来说,以色列显出了亏欠,但是有些个别的人却归向郎和华而获得丰盛的祝福。
他们受神圣力量所提供的帮助,成为上苍属灵的儿子,他们是新的受造物,是上苍的以色列,是新的国族,新的群体,被上苍看为宝贵。
郎和华邀请如今的我们把当纳的什一捐全部送入仓库里,如果我们遵照执行,就能够享有丰盛的奖赏和祝福,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一直到一无所缺。
在古代以色列,上苍的子民,献上的供物和什一捐,诸如谷物、果实和牲畜等等,甚至在郎稣的日子,忠心的子民都会献上实际的供物,但是,随着郎稣的死亡,情况发生了改变,也就是说,要献上特定的物质供物和什一捐的规定在内,一一废除了。郎稣已经应验了律法之下供物所含的真正的意义,这个意义就是预言性的,那么如何理解呢?
对我们来说,要献上的是特别的属灵的祭物。
例如,保罗就将传讲好消息的工作作为一种向上苍献上的祭物。
那么,什一捐如何理解呢?
我们不用将收入的十分之一拨出来献给郎和华的地上的团体。
经卷古书上并没有为我们立下这样的规定,当保罗收集捐款赈济穷人的时候,他绝没有提到让他们应当捐出收入的百分之几。反而说:“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上苍所喜爱的。”
在谈及从事特别服事职务的人时,保罗表面虽然有些人有权靠自愿捐款维持生活,他本人却宁愿自食其力。古书经卷并没有规定让我们缴纳任何供这个用途的什一捐。
那要怎么做呢?我们将自己献给郎和华。从我们献身给郎和华的时候开始,我们所拥有的东西没有一样不是已经属于郎和华的。
可是,郎和华容许人自行运用他们的资源。只要我们愿意献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就是无私的表现,就必得奖赏。
注:本文中的郎和华中“郎”就是“耶”,
郎稣中的“郎”也是“耶”,
上苍中的“苍”就是“帝”。
古书就是神圣的圣,经文的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