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10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了解详略安排材料的妙处。
2.学习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时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3.熟读精思,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点:
详略安排得当;阿长的形象
难点:
两种不同的视角;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速读课文,理清脉络
1.速读课文,看看文章写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
阿长的称呼 阿长的身份
阿长喜欢切切察察 阿长对“我”过分的看管
阿长睡觉摆“大”字
阿长元旦让“我”说吉祥话、吃福橘
阿长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
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阿长谋害“我”的隐鼠
阿长给“我”买《山海经》 (抒发对阿长的怀念)
2.阅读课文后,我们发现文章当中除《山海经》外,与阿长发生联系的事物还有很多,请用文题的格式“阿长与 ”表达,并作简要阐释。
预设:(板书)
阿长与小风波 阿长与床位 阿长与福橘
阿长与故事 阿长与隐鼠
二、分辨详略,把握情感
1.再读课文,看看文章详写了哪些事情?略写了哪些事情?为什么这样安排?
预设:(屏显)
阿长的称呼(详) 阿长的身份(略)
阿长喜欢切切察察(略) 阿长对“我”过分的看管(略)
阿长睡觉摆“大”字(详)
阿长元旦让“我”说吉祥话、吃福橘(详)
阿长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略写)
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详) 阿长谋害“我”的隐鼠(略)
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详)
2.从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
预设:地位卑微、粗俗、迷信、真诚、纯朴、善良、关心“我”
3.请勾画出反映鲁迅对阿长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并用示意图表示。
预设:(六种情感)(板书)
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的敬意
——憎恶(怨恨)——新的敬意——同情怀念
明确线索:以作者对阿长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组织事件
三、课堂小结:“一句话人物评说”
长妈妈是一个出身卑微不受尊重的人,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粗俗的人,是一个是一个爱管闲事爱告状的人,是一个睡觉“摆大字”死不悔改的人,是一个懂得很多规矩的人,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是一个不识字但能买来《山海经》的人,是一个启发幼小的“我”的想象力的人,是一个想我所想的人,是一个愿意陪我长大的人......
第二课时
一、再析详略,体会情感
1.文中哪件事情描写得最为简略?为什么?
预设:谋害隐鼠
2.人们常说,恨的感情往往比爱的感情更为深刻,更为持久。应该来说,这只小隐鼠是鲁迅非常喜爱的,无论阿长是有意还是无意,总之她是踩死了它。当时的鲁迅因而对阿长恨到了什么程度?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预设:极严重地诘问,当面叫她阿长;找机会为隐鼠报仇。
明确:
(1)鲁迅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表达恨,而是为了表达怀念与敬意。
(2)两种视角:一个是童年的鲁迅,一个是中年的鲁迅。
一个是童年鲁迅的眼光和心情,一个是中年鲁迅的眼光和心情。(板书:童年鲁迅 中年鲁迅)故事主人公是童年鲁迅,叙事者是中年鲁迅,成熟以后的鲁迅回过头来看曾经的自己和阿长,他的种种理解就像黄金一样闪光。
二、精读比较两种视角,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1.这篇文章是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通过对比,更能突出鲁迅对阿长的怀念与敬意。而前面那些看起来是“抑”的内容,看起来是嘲笑阿长的内容,里面有没有“扬”的意味呢?
预设:
作者花大量的笔墨来写阿长讲长毛的故事,其中其实暗含着他赞赏阿长会讲故事。(补充美女蛇的故事)
(1)“吃福橘”与“五猖会”比较阅读,寻找“扬”。
思考:鲁迅为什么肯原谅阿长,却不肯原谅父亲呢?
(3)“争床位”除了烦还是烦?有没有别的情感?
(4)那么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她的“切切察察”的时候,你又如何理解,中年鲁迅又如何理解呢?一个喜欢说话,说闲话,又没有什么心机的人,这样的人,她其实是一种什么样的性格啊?
2.在鲁迅的文章当中,很少提到他自己的母亲。更不要说用一整篇文章专门来纪念母亲。他爱阿长,几乎胜过爱他的母亲,为什么啊?
补充资料:
3.阿长给了鲁迅自己想要的。所以阿长虽然没有做过真正的母亲,但是她是一个比真正的母亲更像母亲的母亲。还有,更重要的是,我们知道“阿长”与“《山海经》”,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啊,根本就是一种不和谐。有没有发现?为什么不和谐?
明确:“阿长”跟“《山海经》”根本不搭调!
首先是阿长不懂《山海经》(板书:不懂);
然后,鲁迅,包括我们也都会觉得,这么一个懂都不懂的人,她是“不可能”弄到《山海经》的(板书:不可能);甚至,她也是“不必”去弄的(板书:不必)
但 别人有能力也不愿意做,她没能力却将不可能变为了可能的事。
阿长对鲁迅深深的爱。
补充资料:《巴黎圣母院》、《追风筝的人》
5.文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一句话评说”
预设:文中的鲁迅是一个顽皮的孩子,是一个很会察言观色的孩子,是一个很有方法的孩子,是一个想象力很强的孩子,是一个好奇心、求知欲很强的孩子,是一个很懂得感恩的孩子......
四、课堂小结:
爱是理解,爱是宽容,爱是懂得。我们不要笨拙得爱,要感知爱,要懂得爱,要学会爱。请回忆你与你身边“阿长”的故事,把它写下来。
2023.3.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