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六国论

作者: 清音风铃 | 来源:发表于2016-06-06 22:48 被阅读334次
    新六国论

     作者: 人生长恨水长东

    夫秦之灭六国者,天命也。

    秦自献公而绝四世之乱政,推新政。至孝公用商君之法,废奴隶,除井田,平贵贱,夷世族,轻贵胄,行法度,破古制,灭陋俗,民为殷,国为富,卒取河西,迁都咸阳,惠王车商君,然法度犹行。又以张仪为连横,破六国之纵。北灭义渠,东伐韩魏,南平荆楚,西取巴渝,始强于诸侯,至昭襄,用范雎平魏冉、宣太后,用白起,破赵兵于长平。至始皇帝,十三而王,二十二诛嫪毐、吕不韦而亲政。东修郑国渠,南为都江堰。使王翦、蒙恬、李信灭韩赵魏楚燕,囚齐王建,乃为皇帝。书同文,车同轨,统钱货,规度量。复北逐匈奴,立陇西,筑长城;南征百越,置桂林,掘灵渠。封禅泰山,中修直道、驰道。至此,四海而为一也。

    夫六国诚弱于秦邪?盖非如此也,至孝公之前,秦止西隅小国,尝见辱于三晋。魏先有李悝变法,吴起兴魏武卒雄师,子夏讲于西河,至上将军庞涓,南攻韩,北围赵,西迫秦,始树威于诸侯。然马陵之战,庞涓死,又失河西,魏乃弱。且孙膑为齐将,魏人也;张仪相秦,魏人也;商君为秦大良造,魏之属国卫人也,又尝为魏中庶子,相国公输痤舍人也;庄周尝游于魏,亦不用。倘魏以孙膑为将,以商君变法,以张仪为谋,何顾天下不我取邪?魏之失,不在无人,在乎不善用。

    楚之变法,先于七国,然楚之贵胄势大,悼王死,吴起匿于王之椁后犹未得幸免一死,为流矢所杀,至此变法遂终。更兼之后楚鲜出明主,虽地方万里而物产丰盈,国殷实而兵甲甚众,然终为去根之木,貌繁而中蠹,楚之失,在乏圣君而多污吏权贵。

    燕者,北隅之小国也,西有强邻赵,南有强邻齐,虽虎视而时欲亡燕,而大难之至,卒可以为屏障。然其不识时务,先有昭王引五国伐齐,踞齐五年,虽后有田单复国,然终不复昔日之雄也。赵与秦战于长平,坑四十万众,又有邯郸之围。方此时,燕击赵,为疲,未得休整,国力见损,终为秦灭。赵既疲而不敌秦,燕复何存哉!终亦为灭。燕之失,在不识时务。

    韩者,亦小国,且又邻强秦,然申不害为变法,时韩为强,然申子之变法以“术”,“术”者政也,皆以为政者之能而兴也,夫为政者无能,终无术可施,则弱,以申子亡而变法亦终,悲乎!以术变法,法流于表而不及里,非谓智也,人亡而法亦不存。复使人善权谋而制不行焉。韩之失,在变法之谬也。

    齐者,东方之大国也。春秋之时,始称霸于诸侯,国立殷盛,然秦自张仪而奉“远交近攻”以为谋,似燕齐之属皆与秦盟,齐为最盛,昭襄时,亦尝约而起,为东西帝。终未遂。然足见秦齐之好,非比它国也,可笑田建尚欲封建五百里,终饿死,齐之失,在未有戒于秦。

    赵为山东六国之翘楚,后世谓白起、廉颇、王翦、李牧战国四名将,四将者,二在秦,二在赵,堪见赵之盛。赵自分晋以来既为三晋之雄,又有公仲连变法,武灵王为“胡服骑射”,赵雄于七国,其势之甚,秦亦为怯。又有大将肥义、赵奢、廉颇、蔺相如、平原君、庞暖、李牧,亦有并六国之力,然有武灵王方壮年而退,自谓主父,又欲裂赵而为代,终致太子章之乱,乃饿死于沙丘。后秦伐赵,孝成信谗,而罢廉颇;赵迁信谗,而诛李牧,终致赵之败亡。赵之失,在为君者聩。

    六国之失也,秦之德也。献公以来,秦贤君辈出,变法力行,山东俊才济济会聚于秦,君亦善用,终致秦之强于诸侯,秦之灭六国,所谓“弱肉强食”,所谓“优胜劣汰”,所谓“物竞天择”。秦起于细微,而灭六国,其诚无可鉴哉?

    夫秦不灭六国,孰灭哉?

    短论

    昔商君为变法,甘龙止之曰:“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君对曰:“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历览战国之雄,无不以变法而兴,以循旧制而亡。魏有李悝,楚有吴起,秦有商君,齐有邹忌,赵有公仲连,韩有申不害。此六者,具尝雄于诸侯。然鲁、宋、卫初皆为大国,然不思变法图强,固旧制,故亡。变法者始于三晋,何以耶?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晋处北隅,多戎狄,战事频发,故兴变法,废礼乐,以应时势。鲁、宋者,处中原,无亡国之患,故守旧制,遂为灭。故曰,变法,兴国之要也。

    编者序

    读高中的儿子,功课只是一般,可热爱阅读,沉迷文史地理,稀奇古怪的想法总是一大堆,在兴趣的驱使下初中开始写网络小说,曾在“榕树下”网站发表,最近又迷上汉服,汉文化。而且和一同样爱好比他大好多的老中医哥们成了朋友,让俺这个做老妈的很是操心,因为明年就要面临高考,所以,时常苦口婆心跟他讲道理,可他道理比谁多,有些奈何不得,就拿大道理去扑他。喜忧参半。骂不得,更是打不得。前些日子,老师很感兴趣他的一篇涂鸦之作并让他发送到信箱,我也顺便一睹 见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六国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rd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