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求多解

作者: ff3e335639ad | 来源:发表于2019-09-19 01:57 被阅读0次

本文来源:简书-己经本文作者-石岩磊简书授权转载-原文-学求多解

成语“不求甚解”是说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深究,现在多含贬义,形容用心不专。它出自晋朝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大意是讲:五柳先生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多探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从中不难看出,陶渊明所谓的“不求甚解”是个中性词,还多少带些自傲的褒义成分,如果仅从这个成语的本义上理解也的确没有错。

读书学习是个接纳外部信息的过程,在讯息爆炸的时代,各种知识比大海还要恣肆汪洋,古代竹简记事时的五车之学,还占不了现在移动硬盘中1M的空间,而我们每个人的精力都十分有限,如果一味地纠结于细枝末节,那就真的成了“学海无舟,苦作岸”了。快速地领悟书本或文章的主旨,得其要义足矣。然而走马观花式的学习绝不可替代专业上的精研,医生需要精湛的医学素养,航天科技人员要求具备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建筑工人必须精准地施工作业。那精与细、潜与深的分水岭在哪儿呢?

古人读书时,多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或盼望登科及第入仕为官造福一方,或希冀文韬武略镇守边关保家卫国,他们所学的主要是经史子集和前辈的经典文字,咬文嚼字之人在钻牛角尖中很可能沦为酸儒,唯有那些不被方块字束缚重注感悟之士才可能成为大家。陶渊明即是活学活用的典范了,他不仅具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更有为学有所得废寝忘食的痴情,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自成一体,最终成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水无定型,学无定式,最适合的才是最合适的。无论是字字斟酌还是泛泛浏览,因时因事而异吧,在句读中发现新的知识点固然令人欣喜,一目十行间领略了作者的思想精髓同样让人欣慰,即使闭目养神任凭清风翻书让头脑放空,也不失为“学”有所获。不求甚解便在网络时代还原了其本来面目,与精益求精并没有褒贬之分,也没有高下之别,只是学习方式不同而已,就如同一道代数题会有多个解吧。

        2018.10.18

相关文章

  • 学求多解

    文/石岩磊 成语“不求甚解”是说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深究,现在多含贬义,形容用心不专。它出自晋朝陶渊明的《...

  • 学求多解

    成语“不求甚解”是说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深究,现在多含贬义,形容用心不专。它出自晋朝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 学求多解

    成语“不求甚解”是说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深究,现在多含贬义,形容用心不专。它出自晋朝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 学求多解

    本文来源:简书-己经本文作者-石岩磊简书授权转载-原文-学求多解 成语“不求甚解”是说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

  • 学求多解

    本文来源:简书-己经本文作者-石岩磊简书授权转载-原文-学求多解 成语“不求甚解”是说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

  • 词的境界

    【学词点滴023】 符号学告诉我们,文本是可以一义多解的,读者有多解的自由,但是读者的解释依然离不开文本。 多解的...

  • 恍惚之多解,多解之困惑——学《道德经》(五)

    怎么理解“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摘自《道德经·第十四章》) 白云先生认为,这是去形质化、去感知化、...

  • 求 学

    “听说开饭馆的张嫂她家孩子考上了”,又是一年里高考放榜的时候,村里人都围在一块儿讨论着别人家的孩子,唯独李山一人站...

  • 模拟子序列的递增

    描述 给出 个数 ,求序列的一个排列,使得(下标从1开始),若无解则输出 ,若存在多解,输出其中任意一个即可。数...

  • 求与学

    我去灵隐寺外转了一圈,灵隐寺的来路上我走的缓慢,到了山门口还是折返了。 忆起15年前,我站在灵隐寺的大雄宝殿,看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求多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sl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