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来蹲厕所的时候看了希延飞老师的一篇文章,感觉自己荒废了好久,犹如一块土地,久不种庄稼,杂草丛生。
昨天鸽子问我开学一个月的状态,我说还是那样。鸽子夸我始终如一,我有点心虚。其实,我这一个月的状态说不上好,说不上坏,一如既往地平淡吧。
没有激情满满,也没有消极怠工,就是每天做每天该做的事情而已。然后一天又一天,一周就结束了,很快一个月就过去了。这一届的学生整体上令我很失望,开学讲完了第三单元的文言文和古诗词,可是他们好像什么也背不会。一个早读又一个早读,原文还不会背,更别说注释和译文,甚至于习题了。
每天布置的四五个早读任务,几乎都是枉然。他们也许能完成前两个,有的人也许只能完成第一个。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他们的脑袋好像什么也进不去似的。可是时间不等人啊,我只能往前走。新课还是要讲的,新的任务还是要布置的。记不住就记不住吧,他们不愿意下功夫,就算再给几个早读,再给一个月的时间,还是记不住。老师着急也没用,关键是学生不用心,不把学习当回事儿。老师充其量只是个引路人,要不要上路,还得看学生自己了。
学习上不上心,纪律上也不让人省心。早读效果一般般,我都走到五楼楼梯口了,依然听不到郎朗书声。正课上在我的严格要求下,整体还算不错。课间就是一锅粥了,追逐打闹满教室蹿。晚自习不能充分利用,有些人坐在教室里无所事事。就是这也一批学生,怎能不让人着急?着急到无能为力,就这样吧,最终带成什么样是什么样。遇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哪里有激情?只剩下无奈了。
还有就是其他一些事情了,更是让人心生寒意。所以呢,没有精力和心力激情满满了。于是,就荒废了一段时间。文章也不写了,书也没读了,好像进入了养老模式。每天睡到自然醒,每天想干什么干什么,甚至还带着孩子们看了一点电视剧。
我是个不追剧的人,除了《甄嬛传》已经好几年没看过电视剧了。国庆放假那天回来,鬼使神差地想找个电视剧看看。《姐妹情缘》排在前面,于是我就点开了。说实话拍得不怎么样,但是我一集接一集地看开了,勉强凑合吧。不过这个电视实在太长了,一共四十集。我也曾熬到三四点,于是我决定不再这样了。第二天我把最后一集看了,现在偶尔看一集,消遣一下。
还别说看电视真的很减压,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屏幕上了,便没有心情想其他。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确实可以看一下电视剧。为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捏一把汗,便没有时间顾及自己的喜怒哀乐。我终于明白别人追剧的原因了,转移注意力,减压。不过确实有点浪费时间,有点不值。
放假那天信誓旦旦决定继续领读《自然生长教育》的,然而只领读了一次,还没有发公众号,后面就没有再领读了,这个事情是我假期里的小小遗憾。如果我能够坚持每天领读三十分钟,七天过去,那本书基本上也该领读完了。如果时间倒流,我会把这个事情做了。
最近的更文也不是很频繁,想起来了写一篇。对简书慢慢失去了兴趣,广告多到让人发怒,一不小心就下载了某个软件。打开简书,就像进入了盘丝洞,兜兜转转半天入不了正题,实在苦恼。于是,我在印象笔记上面写了一点,但也不是天天都写的。
印象笔记有个好处就是所有文章都是私密类型的,别人是看不到的,完全可以写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不必担心被人看到。那是一个私人笔记搬的软件,在那里可以敞开心扉,不必顾虑什么。当然也没有人与你互动,只有一个人的自言自语。
昨天晚上粗略写了国庆小记,因为开始得比较晚,写完竟然凌晨了,好多细节都没有写,只是粗略回顾了一下。然后还不想睡,顺手打开了鸽子送的《男孩、鼹鼠、狐狸和马》,每一页都是金句。睡觉的时候已经一点了,我心里默念着“生活虽然艰难,但你被爱着。”平静且知足。人需要精神慰藉,读书于我而言就是一种心灵的麻醉。在文字中得到安慰和满足,寻得片刻安宁。毛姆说得有道理:书籍,是我们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无论何时,你都可以进去修复、疗伤、自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