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史中,继诗经、离骚后的汉乐府诗,有两个之最:最短与最长的歌辞。我们多数人对最长的比较熟悉,即以焦仲卿与刘兰芝为主人公的《孔雀东南飞》,毕竟它入选过中学课本。而最短的这首《公无渡河》,与《孔雀东南飞》,又有共同之处,就是两首都叙述了夫妇殉情的故事。
《公无渡河》,是《相和歌辞》之一,即《箜篌引》。据说是由朝鲜管理河流渡口的小吏霍里子高之妻丽玉所作。
最早记录本歌辞来历的,是晋代崔豹《古今注》,“《箜篌引》,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而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呼止之不及,遂堕河水死,于是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歌,声甚凄怆。曲终自投河而死。霍里子高还,以其声语其妻丽玉。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焉。丽玉以其声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焉。”
全诗仅仅四句,言词简单,理解容易,然一气呵成,每句一顿,每顿愈深,叙述出悲惨事件的完整过程,抒发了诗人惋惜、悲痛、悔恨之情,真切而深刻。
附录:
公无渡河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堕河而死,当奈公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