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去拜访场区的一位老大姐,她在退休后完成二十万字长篇小说《东风航天城的孩子》,在当年的总装系统引起巨大的反响,是我崇拜和敬仰的前辈。
刚刚过去的寒假,我也勉力完成了关于场区军嫂的长篇小说《北风吹》,战大姐看到后多次在微信中指导我,给我提出实质的有价值的修改意见,我心里不胜感激。
那天,在战大姐家聊了一个多小时,战大姐说了很多,但主题一直是关于荣誉感,自豪感。她认为作为航天城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这个神圣的地方讲给别人听,用手中的笔把这种精神这种传承真实还原给每一个视这里为神秘前延的读者。
大姐说,生活在这里虽然物质艰苦,但对于一个作者,是一种幸福,到处都是素材,随便一张照片就能挖掘出最感动人心的真实故事。大姐还说,别人想写都是臆测,只有我们东风人才能写出最原汁原味的最不走样的东风精神。
大姐讲了几个小故事,这些故事甚至曾发生在我自己的身上,可是不经点拨,我真的没有意识到原来我们的日常在别人眼里会那么的与众不同。
故事一:检查站里的军嫂
这里是中国航天第一港,这里神圣而又神秘,这里进出不易远离父母,平常还好,可有些时候这些与众不同真的让人很无奈。
那个军嫂坐在检查站前的马路上,蹬着腿拍着地,嚎啕大哭,旁边是她好几百租来的出租车,司机和检查站的战士无奈的看着她痛哭。原来,军嫂和丈夫吵架了,一气之下想回娘家,车都租了却因为没有通行证被拦在了检查站。深更半夜那个负气出走的小公寓居然是唯一的归宿。心里多不甘,多委屈,才能不顾大庭广众,哭得像个孩子。
军嫂,她们的付出无法具体量化,可曾经有位领导说过,哪怕只是呆在航天城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种奉献。这个默默奉献的军嫂,随丈夫驻守沙漠,她也许没有工作,老公孩子就是全部,可每一次火箭升空都有她的功劳,没有她哪来的家,没有家又怎么安心工作。可是,她也会委屈,她也会想家。每个女人都可能有过的回娘家,于她成了被通行证阻隔的天堑。
这个军嫂的身上我看见了自己,每次和老公闹矛盾,我只能在场区一个人漫无目的的徘徊。真的是无处可去,那一刻只想趴在妈妈的膝盖上撒个娇。原来,回不了娘家也是我们对航天做的贡献。
故事二:我曾经写过的好领导多说了一个字
曾经的零号指挥员我有幸多次在食堂一睹他可亲的和蔼的一面。在我心中想着基层,心尖朝下的就是好领导,可我遗憾的是没有见过他工作时伟岸的一面。
大姐说,他当零号指挥员时,每次发射前都会很紧张,紧张到睡不着觉。每当这时他会去聂帅长眠的烈士陵园。夜深人静,陵园里更是万籁无声,他站在陵园里,看着聂帅的纪念碑,看着聂帅身后无数为航天献出生命的烈士,他的心慢慢宁静。
他说,只有这里才能让放松,只有这个别人眼中不适合夜晚造访的地方才能让他不紧张。大姐问我为什么?我回答不出来,回来后想了很久,我想,让老领导安心的正是这一代代献了青春献了生命的航天人所凝聚出来的航天精神吧。有那么多前赴后继的前辈打下的基础,才让指挥员对每一次任务都充满信心。
神五发射的时候是老领导精神压力最大的一次。合练了无数次,终于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要踏足太空了。身为零号指挥员的他发出口令:“请航天员入仓!”这一次的口令比合练时多出了一个“请”字。这不是口误,这是指挥员对航天员最真诚的祝福和敬重。因为没人保证能安全返回,这一个“请”字是航天人之间的关怀,是对战友的祝愿。
是的,在外人眼里杨利伟是民族英雄,可在每一个东风人眼里,他首先是战友。送战友出征,那种感情常人无法感知,送战友出征,出征太空是每一个东风人心中最重要的仪式感。
故事三:飞船上的棉被
有一次发射在最冷的季节,那一年场区最低温达到零下三十多度,发射场地处沙漠气温更低。飞船不能冻着,怎么办?发测站的战士们拿出自己的棉被连夜为飞船缝制了“冬衣”。原本拿枪,拿锄头,拿各种工具的粗壮的手指头捏起了缝衣针,一针一线缝的是责任是使命,缝的也是几代人留下的优良作风。
当年基地初建,先辈们硬是肩拉手扛在不毛之地建起了偌大的基地。设备落后全靠人力,先辈们长眠了,可这种精神一直在。每一次发射国人只看到火箭腾空,祖国强盛,他们不知道每一次成功背后都有无数普通人做了不普通的事情,才能让中国成为全世界发射失败率最低的航天大国。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做的人觉得不值一提,讲的人觉得感慨万千,最怕听的人只当它是天方夜谭。
故事四:“前边儿”和“大后方”
最后一个故事,关于战大姐。
大姐祖孙三代扎根戈壁,大姐的公公是最早的航天人,来这里之前他的工作单位在北京左家庄。
如今多少人为一个北京户口绞尽脑汁,可当年一声命令,前辈们纷纷响应号召从相对优渥的大城市奔赴最艰苦的戈壁。不管你是高工还是科学家,到基地第一件事是挖沙窝子,不挖出来只能睡在野外,一阵大风刮跑了都没地方找去。
就这么艰苦,可那一代人没有一个后悔叫苦的,大姐说直到现在她公公都很自豪,他认为他是被祖国选中的人,能在这里为祖国强盛做出贡献是属于他的荣光。
后来基地建成,大姐的婆婆携儿带女毅然把家安到大漠,从此“大后方”北京变成回不去的他乡,他们世世代代成为大漠边陲“前边儿”的东风人。
如今大姐的儿子子承父业也成了一个航天人,大姐说她亦无悔。她喜欢把航天城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她说看到别人被感动被震撼,她觉得自豪,更觉得这是她的责任。
大姐说希望我们东风人能写出更多的东风故事。不要揣测,不要杜撰,就如实的,真诚的把往事讲给大家听,让更多的人知道,航天是万人一杆枪,每一次发射成功是我们所有航天人共同努力地成果。
那个痛哭的军嫂,那个半夜站在陵园里的老领导,那些缝制棉被的战士,那些和大姐一家一样为航天抛弃优越生活的每个东风人,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中国强盛的步伐里有我们的身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