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题目是: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一堆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一种思维。
不少网友跟帖说:“原来如此,让干了一辈子教育的我醍醐灌顶”。显然,他们被误导了。
我也是干了一辈子教育的人。我觉得这位先生对教学目的的阐释是不全面的。
早在2019年《共中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提升智育水平。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
无需讳言,新课改以来对认知教学有所放松。由于忽视认知教学,教师也忽视培养学生按认知规律进行学习的良好习惯。
比如,学习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概括”,不能躐(lie)进。犹如砌墙,必须从基础砌起。一层一层往上砌,如果每一层都砌得牢固,墙自然就会坚固的竖立起来;否则,赶进度不顾质量,那一层砌得不牢固,墙就埋下倒塌的危险;煮饭也是一样。若是火候不当,煮夹生了,接着再煮还是不理想。
然而,纵观现实: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很多都在赶进度,三年的课程两年赶完,留下一年从头再来,美其名曰“提前进入总复习有利于应对升学考试”;社会上的补课班更为严重,有的名义上叫“补课”,实际上是先讲下学期的新课,美其名曰“先学一步,开学主动”……
这不都是在躐(lie)等前进、煮夹生饭吗!其后果当然是师生都费了双倍或几倍的精力,但效果往往是事倍而功半,不尽人意
所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强调指出:教师要“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
关于教学目的,我们的先人早有精辟的阐释:比如传道受业解惑;比如长(Zhǎng)善就失等等。
今天我们在阐释教学目的的时候,要防止极端化,强调一端又否定另一端。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很重,但认知能力也是很重要的。离开认知,思维也很难形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