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作者: 生命的朝拜者 | 来源:发表于2016-12-24 00:24 被阅读28次

初次看时,会觉得是一部不起眼的电影,看完之后,却回味无穷。

剧情简介:故事发生在民国,一群“品行不端”却怀揣教育梦想的教师们,从大城市来到偏远乡村开办了一所小学校。学校待遇惨淡、生活艰苦,但老师们都自得其乐,每天嘻嘻哈哈打成一片。然而教育部特派员要来突击检查的消息打破了安宁,因为学校有一位“驴得水老师”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就在所有人都担心丑事即将败露的时候,一个神奇天才的出现拯救了大家,然而谁能料到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人物简介:孙恒海,三民小学校长,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他,为教育,来到偏僻处,这样的发心,真不能说坏,但是令人又气的是,作为学校决策者,做出一个又一个决定,推动事情发展。实在是没有艺术的妥协。孙佳,孙校长的女儿,执拗单纯的女孩,看待世界如她自己般简单。张一曼,三民小学会计兼数学老师,评价是,底线很低,但是唯一守得住底线的人。周铁男,三民小学自然科学老师,有着东北的性情,自带戏剧性,荒诞感。裴魁山,三民小学教导主任兼历史老师,对张一曼由爱到恨,自私进一步放大。铁匠,单萌的压抑到肆意的被自身一些念头驱使,因为自己受到伤害而伤害其他人,最后因为读书而成了失心人,读书本是明智却最后蒙住了双眼。特派员,教育部特派专员,代表是一个阶级的贪婪。铁匠老婆,有着农村特有的脾气。

全篇我最回味的,是看完对“读书人”的“憎恶”。社会上都在宣扬多读书,读好书,但是没有人讲,读书有它的副作用。(读书人,特指把书读歪的;憎恶,是因为自己同样有这样的恶习。)

读书像一个藤蔓与一个人的精神影若离,阅读它的人,并不会完全像书中一样,但会受它影响从而扭曲了原来自己的模样。读书会以另一种形式没蒙住人的眼睛,阅读它的人,书本的东西会附在人的性情上,会放大性情。读书人的“我”更大,更自以为是,又更懦弱,更胆大。所以读书不会使人真正明智,它是以另一种形式让你更无知,更闭塞。即使浩如烟海的书,它依旧是有边界的,而书之外的世界依旧广阔,穷其一生我们也都是“半瓶子晃荡”的状态。

谦卑与反省是对抗书副作用的最好良药。谦卑是时时告诫自己即使最坚持时候依旧要留有倾听的能力;反省是灵魂扭曲时,每一次的自我校正。老子讲,智是会祸乱社会的。不轻易的好为人师和说教他人。我们自己又怎么办,读更多的书,在谦卑的状态下躬行。

选择适合自己的书阅读,其实本质更多是要清楚,想要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子。有时我们的精神情感打开了一个缺口,比如第一次失恋,这时读书,书中的情感东西是最容易进入的,他会和自己自身有的和期待有的影响下重新塑造,并补充你精神情感的那个缺口。什么东西那时进去就显得尤为有趣。

你是否也看到一些读书的坏处。

相关文章

  • 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原以为是个喜剧,结果人人都深陷悲剧。 每个人的人性弱点都被掏出来,在烈日下翻晒。 文质书生,风趣浪漫?实则...

  • 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看了一部2016年口碑炸裂的国产电影《驴得水》,感觉很有深意,写个读后感。 电影讲述了发生在1942年一个农村发生...

  • 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初次看时,会觉得是一部不起眼的电影,看完之后,却回味无穷。 剧情简介:故事发生在民国,一群“品行不端”却怀揣教育梦...

  • 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电影《驴得水》是开心麻花集团拍摄的一部成功影片。讲的是民国初期,一群满怀理想的教育工作者,从城市来到了偏远的农村,...

  • 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驴得水》观后 看完电影,内心是复杂的。 四位心怀教育梦想的知识分子来到农村,抱着‘’我们是来改变“贪、私、愚、昧...

  • 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2019年 3月10日 星期日 多云 驴得水到底是什么呢,之前就看到过电影名,以为不好看,就一直没看。 电影是以教...

  • 电影-驴得水

    写在长微博软件里的心得,直接粘出来方便很多。

  • 电影《驴得水》

    这让人充满想象的滑稽影片名,开心麻花团队制作,滑稽的宣传海报,是不是很想去影院一观究竟呢? 是不是想不到驴得水其实...

  • 电影|《驴得水》

    给你讲个笑话,你可别哭。 1. 单曲循环《我要你》无数遍。 看完后心情沉重不已,回来刷遍了所有的知乎内容,非常让人...

  • 电影|驴得水

    高中的时候老师讲悲剧,最常提的一句就是:“悲剧,就是把美好撕碎了给人看。”我一直不懂,美好撕的碎吗? 朋友圈里的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za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