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进化于此,文明不止,野性犹存。与生俱来的争强好胜,或表现的淋漓尽致,或压制到忘记自己。时间久了,意志薄弱了,它总会偷偷跑出来,如何驯服则成为一门学问。
前不久,一则《中国女留学生骗走父亲300万之后拉黑全家》的新闻传得沸沸扬扬。大概意思就是:
一位年过半百的老父亲送18岁女儿赴加拿大留学,不料被女儿刷走银行卡中300万存款,从此拉黑家人,失去联系。
300万这个数额确实有些晃眼(反正我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多钱),老父亲辛劳半生攒的血汗钱本意也是为女儿留学生活所用,却不想女儿拿去和男友大肆挥霍,不听劝诫。
新闻一经爆出,全民义愤填膺,高举“礼孝廉耻”大旗,势要讨伐诛其心。依本人拙见,时至今日,老父亲要承担大部分的责任。疼孩子爱女儿没有错,问题就出在教育上。平时女儿要什么给什么,这是小爱;女儿未来怎么走,才是大爱。女儿喜欢学习、跳舞、写作还是唱歌?这应该是老父亲未曾想过的事吧?
因为自己赶上改革开放新时代,牢记“知识就是力量”,就把女儿也推上读书至上的道路?也许人家打心底里就不想读书,出国可能也只是一个逃避的借口,顺带刷走你本就为她准备的“生活费”,再用挥霍无度来告诉你:你有多伤心,就证明我曾经过得多憋屈!
21世纪了,大叔,醒醒吧。即使女儿按照你的想法走下去,也不是你赢了,还她选择的自由,想明白她就回来了。
这些长辈们的初衷都是好的,只是忘记时代在变化,有些观念也许不再合适。先别着急表态是否苟同,想一想,年轻人的行为是否就比前辈们好一些?
看看自己的生活圈,三观不合的指责声随处可见;文化程度的优越感屡见不鲜;经济收入的鄙视链不曾断绝。你,还觉得这只是长辈们的问题吗?你,在自己身上看到长辈们的影子了吗?你,还想将曾经自己不喜欢的感受传递给别人吗?
上个月,朋友去看《前任3》,身边一女孩哭得稀里哗啦。虽然他象征性地递了卫生纸,却打心底里对那种观影表现有些不齿。没错,平心而论,电影剧本也老套、场景也单调、演员也普通、台词也鸡汤、豆瓣评分还特低,唯一的亮点就是票房高(还说不明白为什么)。
但是,电影一切的糟糕都没有赋予你权利,去评判那个女孩为之动容的表现是否糟糕。情感细腻入戏太深也好,自身经历引发共鸣也罢,哭就是女孩的真实表现,不作,不造,不惧世人冷眼。你可以诧异,可以费解,就是不能用你的三观去约束对方的行为准则。
硬币之所以有两面,就是要告诉你:不能因为没看到它的面额,就随意揣摩它的价值。
在公共场合,谁没疏远过环卫,谁没排斥过农工?当你看到他们衣着脏乱、浑身臭汗的时候,你的五官蒙蔽了你的心,让你忘记他们是为何如此,更忘记是为谁如此。热恋中的人是没有脑子的,因为他们都想着对方;而思想狭隘的人也是没有脑子的,因为他们都想着自己。
曾几何时,我一度为每天各种APP推送的新闻而心烦不已;现在,我着实认定新闻是个好东西!
如果不是新闻,那个每晚蹲在地铁站蹭WIFI和家人视频的男子,该被多少人以“破坏公共形象”而嫌弃?
如果不是新闻,那个怕弄脏大堂地板而脱鞋进去借洗手间的环卫兄弟,该被多少人以“身份卑微”而歧视?
事情的真相永远只有一个,如果你没看到,不要天马行空地脑补,静观其变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人生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人人生而不同。不同生分歧,分歧生争议,争议生不满,不满请闭嘴。
所谓“实话总伤人”,实话与否,是情商问题;伤人与否,是智商问题。
人们都记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却常常忘了:己欲人所不欲,亦勿施于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