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因为工作上的一件事,使我花费了将近一个小时向同事讲解,结果是,她依旧认为自己没有问题,我依然觉得自己没有说错……
像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种,毕竟与人相处就会有矛盾的产生,但为了让工作更好的开展,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总会有不同的想法,而结果只会是浪费大家的时间,因为我们都坚持自己的想法,谁都不想改变。
无法做出改变,只是因为放不下我们这个虚假的自我而已。
工作,其实分为苦作、劳作和精作三种状态。
什么是苦作呢?就是被迫去做自己的工作,自己会感觉很痛苦。
什么是劳作呢?这是多数人的工作状态,反正上级布置什么任务就做什么任务,每天用自己的时间换回报酬。
什么是精作呢?就是你能把所做之事打磨成一件作品或一种产品。
能够做到静心打磨自己工作的人,其实是非常稀少的。因为这需要不断地突破自我的极限。正因为有自我的存在,才会经常对别人评头论足,也会在乎别人的评价,才会坚持自我、不愿改变。
而无我则不同,他没有自我的形状,没有自我的感受,所以也不去和别人比较,也不会计较自我得失。所以他才能无坚不摧,我们把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称为觉悟者。
放在精作这里就非常好理解了,如果一个人非常专注于产品本身,以至于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得失、感受和外界的评价,这样创造出来的产品,多半属于上乘之作。
而作者告诉我们,其实我们每个人所谓的自我都是不存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他从他从心理、基因、神经学来做了解释。
简单来说,就是身体的一些行为是由基因影响,比如你想吃巧克力,是基因希望你吃,你想抽烟,是菌群导致的行为。而感受和想法也是如此。
人们总是习惯为事物赋予一个内涵,也总是希望用这种内涵去进行想象。
这些内涵只是源于我们对于自我的认知惯性。这就像你掉入水中,但是你的形状像一根针,有自己的高低、长短、质地,那你就没有办法融入周围。你总是以自己的高低去评判别人,总是用自己的长短去衡量事物,总是用自己的过去揣摩未来。
这样就大大抑制了我们的自我发展,以及处理事情的能力。
厉害的人从不往自己身上贴标签,因为贴上标签会大大抑制自己的发展。
而我们的意识也是如此。很多时候它只是用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并找出自己行动的合理理由。
《黑客帝国》里的一句话:“其实你已经做了选择,只不过你在试图理解这个选择背后的原因。”
再回到今天和同事争论的这件事情上,其实都是我们在为自我寻找出口。都不愿退让,都不愿妥协。到头来问题依然存在,我们争论的结果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有何意义呢?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自我总会出现,干扰你的想法,侵袭你的冷静。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到达无我的境界,专注于事情本身,不被自我干扰,就看你如何正确面对自我的出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