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湄
图片来自网络最近刚看完默里的小说《哈佛女孩》。
其实早在几年之前我已经看过以墨里为原型塑造的同名电影《风雨哈佛路》。读过书又看了遍电影,更是感慨良多。
电影大讲述的是一个名叫lily的女孩哈佛求学路。
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一定是极有天赋或者有特殊本领的人才能进入哈佛这样世界顶尖级学府,但看过这部电影之后,认知完全被颠覆。
先来看一下主人公的经历。
lily出生在一个贫民窟。她的父母都是从小就开始流浪,在有了lily之后他们的境况仍然没有改变。
lily八岁时就开始乞讨,父母双双染上毒瘾。之后他们更加入不敷出,母亲嗜毒成性,家里脏乱不堪,所有的积蓄都被父母换取了毒品,lily只能在垃圾桶寻找食物果腹。
直到有一天,母亲被警察抓进了强制戒毒所。
没有母亲的照料,lily变得又脏又臭,头发打结长虱子。虽然成绩很好,在学校里却受尽嘲弄,最终她选择了流浪。流浪期间还被抓紧了女童院,在那里也同样遭到了各种欺凌。
十岁时,母亲从戒毒所出来后,身体却被病魔缠身,lily就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
十五岁时,lily拼尽全力维持的家庭最终破碎。
lily十七岁流落街头时,她的母亲因感染艾滋而死。
故事到这里,很多人会觉得她的人生已经糟糕透顶,甚至连活下去都是奢望,更别提想起什么波澜——那几乎是痴人说梦。
事实上,母亲的死深深地触动了她,她决定不再过这样的生活。她决定回校读书。她穿着又脏又破的衣服,挨个学校申请入学。在被校方问到,为什么想要进入学校时,她说:“我就想看看,用十二分的努力会发生什么?”
就是这样一个不甘认命的女孩,诠释了什么是生之意义。——无论如何,都要和生活拼个你死我活。
入学后,她报了上午,下午以及晚上的课。晚上下了课以后,还要去打工养活自己。毕业前,她和几名同学作为最优秀的学生被老师带到哈佛学院去参观。在哈佛浓郁的学习氛围里,她更加深刻的渴望获得知识,从此将考入哈佛作为目标更加发奋学习。
夜晚在路灯下,或者垃圾桶旁边借着灯光学习、写作业。用所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学习,不顾一切。她用两年的时间就修完了高中四年全部的课程。最终,如愿考入哈佛学院。
图片来自网络她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环境,不能阻止生活变得越来越狼狈,不能阻止父母的离去。
生活像跟她开了一个大大的黑色玩笑——我就要把你逼到死角,看你还能不能活下去。
大多数人也不会一帆风顺,总是需要解决各种问题,有时候是很多问题叠加起来,毫无防备地砸过来。
被逼到生命的死角,即将触碰到想都不敢想的事件的底线。此时该怎么办?是不是就此臣服在重压下?
当然不是。
用默里的话说:生活对她来说已无退路,她却要看看生活到底还会有多糟。
无路可退,就不再退!不让我活,我偏要拼尽全力活出个样子来!失败了又如何?大不了回到起点,反正已经不能再糟。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扛着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抓紧,只听啪的一声,缸摔了成碎片。卖缸的人头也不回的就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刚摔破了缸,看都不看一眼?”那个人说:“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还不如不看。”
现实中有很多人,面对突变,陷在绝望的泥藻里无法自拔。懊悔当初如果做出另一种选择,或者责备别人当初为何没有及时提醒他悬崖勒马,也许就不会发生那样的状况。
明知改变不了过去的每一分每一秒,已经深陷困境,却还一直纠结。
焦虑、抱怨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吗?
当然不能。
与其增加沉没成本倒不如把此时的低谷当作起点,奋力一搏,全力以赴地奔向目标。——只要能迈出去第一步,就已经改善了处境,越向前只会越明朗。
林的一个朋友突然被检查出癌症晚期。
有一次他陪朋友去作检查,闲来无事,林想顺便也做个检查。林的身体一直都很壮,精力旺盛,肯定没有问题。
结果被告之,他也得了癌症,晚期。
从那天开始,林像被霜打的茄子一样,整日处在的极度焦虑和恐慌中,没过两个月,就去世了。
之前先检查出来的那位朋友,心想反正都已经这样了,不如该吃吃,该喝喝,心态好的很,加上配合治疗,倒是又过了两年多才去逝。
林清玄说:山谷的最低点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来,正是因为他们停住双脚,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
因为看不透苦难里的玄机,就会受其所累,被侵蚀,直至被吞噬。
那么,面对波涛汹涌的苦难,我们该如何应对?
默里的故事告诉我们:唯一可做的是借困境之力开辟出一条通往外界的通道。虽然艰难、拥挤,但拼尽全力前方可能就是出口。
无路可退时,恰是问题解决开始的地方。虽然过程痛苦,渡过去就是晴空万里。
信上帝的人说:上帝会永远爱我们的。
上帝爱我们,从未放弃。这种爱会以不同的形式,有时候是以看起来痛苦的方式让我们成长。
就算在万丈深渊,永远也会有一个助你弹起的地方,只要不放弃希望,擦亮眼睛,就能找到。
永远不要忘记,即使身处最深刻的绝望里,也要触底反弹。
您的肯定是我努力码字的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