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选择高考专业时的偏好效应》

《选择高考专业时的偏好效应》

作者: 挹洗俏月 | 来源:发表于2020-11-17 19:58 被阅读0次

大家在吃饭时,会先吃完自己喜欢的食物,还是把他们留到最后才吃呢?

教育心理学中有“偏好效应”这一概念。“偏好”一词用在这里可能会让人感觉有点奇怪,但其实它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在学习中发挥长处“。

与其在不擅长的领域闷闷不乐,不如充分发挥长处,这样成绩才能得到整体的提升。

对于实在学不会的部分,我们可以不去管它,这也是一种好方法。

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成为一个厉害的人。

偏好效应不仅可以应用到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应用在考试等短时间的活动中。

也就是说,在考试时,要想实实在在地拿到志在必得的分数,就得先从自己有把握的题目开始着手。在此过程中,我们会慢慢建立自信,干劲会自然而然地增加,注意力也会提高。

我在学习中遇到实在不会的,原则就是自己能掌握的绝不出错,这倒是帮了我大忙。因为提高了准确率,所以考试成绩还都不错。

所以把喜欢的食物放到最后才吃的做法,还是只在吃饭的时候做就好了。

《考试脑科学》中说,日本有些大学下设的学院会在高考时根据需要调整科目的比重。比如,当这些学院想要录取数理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时,就会把数学和理科科目的满分设为150分,把语文和社会科目的满分设为75分。

但实际上,报考这些学院的一般都是对理科比较有自信的学生。也就是说,这些考生在理科类的考试中都能拿到比较高的分数,所以主要科目和语文成绩决定了考生最终能否被录取。

能否考取理工学院取决于语文成绩,而能否考取经济学院则取决于数学成绩。乍一看这好像是矛盾的,但在实际的考试中的确会出现这种现象。

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自己擅长的科目是什么,还要思考在高考时,这些科目对于报考大学具有怎样的意义,然后才能拟定适当的应试策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选择高考专业时的偏好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jf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