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扼腕:铁血悍将张灵甫

扼腕:铁血悍将张灵甫

作者: 朝阳心海 | 来源:发表于2020-04-23 17:39 被阅读0次

           吴强的《红日》是根据自己的战争经历创作而成,主要描写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歼灭国民党部队整编74师的故事。粟裕、陈毅、张灵甫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粟裕、陈毅是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的高级指挥官,也是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功臣,这两个人物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也不必做过多的介绍。

            张灵甫:国民党整编74师师长,蒋介石的第一大战将和爱将。张灵甫率领的74师堪称是蒋介石的王牌部队,不仅将士作战勇猛而且74师配备的是全套的美系装备,在解放战争时期是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在《红日》这部小说中更多的展现了张灵甫目中无人、骄狂自大的形象,甚至孟良崮战役战死也是他刚愎自用的结果。的确在张灵甫身上有着许多缺点:锋芒毕露、目中无人、骄狂自大、绝不低头、刚愎自用,他永远也学不会谦逊和低调。由于张灵甫在抗日战争时期屡立战功深受蒋介石的喜爱加之他身上的这些性格缺点,在国民党内部深受排挤导致孟良崮战役张灵甫率领的74师腹背受敌,而外围的40万援军一方面是由于共产党的阻击,另一方面是由于李天霞只顾个人利益迟迟不肯出兵增援,无奈张灵甫和74师在断水断粮的情况下坚守孟良崮三天三夜最终张灵甫举枪自毙(历史上张灵甫之死成迷没有确认说法)。孟良崮战役的全面胜利和张灵甫的自毙是《红日》这部小说的高潮,共产党在山东战场上取得了扭转战局的关键性胜利,也奠定了共产党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基础。但是在这些欢呼雀跃庆贺胜利的氛围渲染下,我的心情却是复杂的,我不知道是该为共产党取得扭转战局的关键性胜利而高兴,还是该为手足相残一代抗日名将的逝去而悲哀?

           抛开自家内战,翻开历史:张灵甫是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论带兵打仗他自有章法,作战中一贯冲锋在前无视生死,对日寇的数次战斗中,屡出奇兵,从容淡定,有勇有谋带领将士冲锋陷阵,打出中国军人的骨气和威风,成为同样令日寇胆寒的铁血将领。

           1937年,五十一师开赴上海,参加著名的“八一三”淞沪保卫战。张灵甫来到一五三旅三O五团走马上任,并在上海保卫战中,以勇猛果断,指挥有方赢得全团官兵的爱戴。嘉定作战的时候,面对武器装备远远优于国军的日寇蜂拥冲锋,杀红眼的张灵甫甩掉上身军服,抱着机枪跳出战壕,身先士卒带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迎头痛击,杀得日寇丢盔卸甲,抱头鼠窜。后他率领该团又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冲锋,打死打伤日寇800多人。

            1938年武汉会战中,薛岳指挥第九战区军队以反八字阵诱敌深入,在万家岭包围日军第106师团。日军顽抗夺取制高点张古峰,战局极为危险,张灵甫主动请缨率敢死队,夜晚抄小道,拼死夺回张古峰,但是右腿膝盖骨不幸被打伤,由于战场上救治条件恶劣,导致感染化脓,最后蒋介石特批医疗费并派专机将张灵甫送往香港医治,但为时已晚,虽然保住了右腿,但关节僵硬无法弯曲,于是张灵甫成了“瘸腿将军”。

    ……

            张灵甫和他的74师被日军咬牙切齿地称为“支那第一恐怖军”,被陈毅赞为:“74师是抗日先锋、抗日模范”。一个在抗日战争时期屡建战功的名将,没有死在日寇的刀枪铁蹄下,最终却在孟良崮死在了自家人手下,终年44岁。唐诗人张籍的名句“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却成了张灵甫老婆王玉玲的真实写照。一代抗日名将、一个如此年轻的生命以这样的方式逝去,丢下了自己的老婆和腹中子,如何不叫人扼腕悲叹?孟良崮战役胜利的欢呼场面不由得叫人悲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扼腕:铁血悍将张灵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na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