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
晚清虽有三场改革运动,但还是救不了大清王朝

晚清虽有三场改革运动,但还是救不了大清王朝

作者: 机智的小朋同学 | 来源:发表于2017-05-20 22:38 被阅读0次

晚清时期发生了三场改革运动,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

洋务运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起,中国人真正被打疼了,也打醒了。我们开始思考,我们为什么战胜不了洋鬼子?刚开始我们只看到了表面,就是我们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与西方,我们还是冷兵器,而对手已经是全部装备了快抢,重炮。说实在的,西方人在战场上想输都难。

这次学习西方只是学习了西方的皮毛,可以说是知其强,不知其所以强。或者说是认识十分的不全面,和狭隘。实业方面只学了个一知半解,思想方面基本未变,虽是中国的一次近代化运动,给中国带来了新意,但却还是没有救起病入膏肓的大清王朝。

戊戌变法在甲午惨败后兴起,是由康梁二人领导的一次学习西方,采取立宪政体的一次大胆改革,但是这个想法过于幼稚,或者说是理想。而实际上,这是一次帝党与后党之争,但是帝党过于孱弱,没有一个实权有军权的,至于说袁世凯不帮帝党,但凡袁世凯智商超过一百他都不会帮帝党。最后是以帝党的失败而告终,只有百日,但是这还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1906-1908启动政治改革,由清朝最高统治者发起和领导。清政府感到立宪能够战胜专制。加之立宪派的鼓动,清政府起了政治改革的心。预备立宪效仿日本明治维新,从中央到地方进行改革官制入手。不足处是依然保留军机处,没有成立责任内阁。进步处在于三权分立原则一定程度上得到贯彻,如司法独立、中央地方设资政院、咨议局,为开设议院做准备。《钦定宪法大纲》开中国立宪政治先河。但是内阁中有五位是皇族,也被戏称为皇族内阁引发了社会的不满。

而保路运动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1911年摄政王载沣推出铁路国有政策,在当时铁路政策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19世纪末以来,铁路成为西方列强争夺中国势力范围的一个重要对象。20世纪初,各省发起成立商办铁路公司就是要收回路权。铁路国有政策一推出。摄政王又与四国签订铁路借款合同,极大伤害了立宪派和广大士绅的民族主义感情,国有铁路政策之争,成为爱国和卖国之争,损害了国内经济利益,以致四川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导火索。

三次改革,实际上也是国人在探索强国之路,虽然最终都是失败了,但是从洋务到改良再到革命,一次比一次激烈,一次比一次更加的接近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他们的积极意义不容小觑,如果没有他们奠定的基础,是不可能又最后的胜利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晚清虽有三场改革运动,但还是救不了大清王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op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