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社会活动中,总渴望自己具备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其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只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能被发现和被发掘罢了。
在还没有发现自身价值之前,除了一些性格外向有表演欲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善于表达自身的渴望,并得到别人对其言行的肯定,以此满足自身需求外。
不善于表达的,性格内向的人,大多数都是通过从众的行为,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从众的行为有利有弊。
利,是当众人言行是合乎社会道德,合乎实时众需,且获得共同利益时,个人的选择得到了肯定,其存在感亦得到肯定,自我价值感亦得以肯定。
若共同创造出某个具有健康长远的社会影响的事件,其个人的社会价值亦得以体现。
弊,则是众人在没有目的甚至是别有用心地起哄、破坏,或源于个人情绪宣泄引起共鸣而聚集起来的言行。
又或于某种利益驱使下被利用纠集盲从,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及事件,最终导致大部分人对自我进行否定,
从而抹煞个人的社会价值感,失去社会价值观,成为一群对自身对社会背弃的“群盲”。
大多数人原来并不是不懂思考的人,只是在其成长过程中,得到的无论是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具有压抑性质,不是被否定,就是被替代。
由于长期缺乏自主选择,这些人只有以从众的言行来取代主观意志,在其中获取被肯定的快感。
久而久之,这部分人会随着所从之众得到的结果大相径庭:
“众”是社会有为者,其亦有为者;
“众”是乌合者,其亦乌合者。
或都是社会活动,所呈现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就不可同日而论了。
纵观现在的家长,除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外,无不在宣示其个人“本事”。
而他们的孩子,也在模仿着父母长辈们,炫耀并邀约着本事和赞誉。
有多少为人父母师长的,是以善良、以胸怀、以视野、以独立思考、以天性使然的角度来培养晚辈后代并作自我修养?
本人不是教育家,对自己女儿的教育也很失败,所以在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拷问自己罢了。
“本事”的基础,是善良,是观察能力,是思考能力,是担当能力。
这些条件,是人的本事最终能体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机会所需。
没有了善良,你只是个魔鬼,没有了观察能力,你只是个枭雄,没有了思考能力,你只是个傀儡,没有了担当能力,你最终只是个平凡人罢了。
而事实上,大部分人,都只是个普通平凡的人,包括我自己。只不过我是喜欢自主独立,喜欢平凡简单的普通人。
就如早两年的“林丹出轨”,虽然没有“王宝强离婚”那么铺天盖地,但震撼性更强。
引起围观起哄者兴奋的,不是个“草根逆袭”者历练结果令人羡慕嫉妒恨的宣泄样板,
而是令人感到只可“仰望”,不可复制的体坛英雄,是让人寄托着“爱国英雄梦”的偶像,有着男人无限遐想的雄性征体,突然间被爆出居然也会犯普通人“经常犯的错”。
原来,超级无敌的大英雄,也是常人、凡人一个,也就是说,常人、凡人、普通人也有机会,有可能成为“超级无敌大英雄”。
呵呵,这确实是有可能的,如果你在你擅长且专业的领域里,付出比其他人百倍的努力,
再加上你的天赋,你的意志,在特定的时间机会里,谁都会有可能成为“超级无敌大英雄”,成为众人的偶像。
我曾经见过足球名宿赵达裕是怎样在全部队友都休息了他一个人还在刻苦练习的情景,也见过全身心投入刻苦训练而最终只能无声无息退役的运动员。
而承载了众人的寄望寄托后,那些“英雄”们也会失去自我空间,稍有差池,也会成为话柄,即使不是出轨(如原乒坛名将~省略名字)。
英雄也好名人也好,他们只是比普通人努力,比普通人幸运罢了,人性的弱点,动物的本能他们也同样具有,触犯了法律,触犯了社会道德标准,会承受应得的惩罚。
众人可以谴责,但不应苛责。
众人在享受了他们所给予的欢愉后,不应该在他们即将或已经接受惩处时,为了自己的情绪宣泄而不自律不自责地一味起哄,
甚至借机哄抬自身价值,因为这些价值来得鄙陋,去迅速,摊开后更让人不屑。
没有寄托,没有目标,没有明确并光明正大的目的,连生活意义生存价值都找不到,
除了不断地临摹复制别人的言论来寻找自身存在感,寻找自身价值,这不能不说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或者该扪心自问:自己就是个道德楷模?自己的动机目的就经得起自己的拷问?若然不是,就为自己积积德罢了。
人懒通常都会有惯性的,惯性形成后人就更懒,除了懒得动,看也懒想也懒,那个懒字就成了自然懒。
当懒到一定程度,要么成烂泥,要么成机械摆,除非有些什么刺激,不过再怎么变也会两极分化:继续懒,突然加速。
我觉得自己已经“懒”成了机械摆,循序的动作循序的幅度,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包括思维和言行。
偶然某个点的刺激,也许会增加频率,也许会增加幅度,也许啥也没有发生,继续有节奏的继续。
忌讳是原因,避嫌是原因,害怕是原因,懒也会是原因。
不管是触动自己的神经还是触动别人的神经,终究都不是好事,
最后安抚自己说:以不变应万变,乃天下第一高招,我确实高!哄得自己像是得道高人一般,最后坚持不懈的继续懒。
有句广东俗话是这样说的:懒人自有懒人福,唔见懒人打出肉。直译是“懒人自有懒人的命,懒人不会没衣服穿”,意译却是“再坏的人也会有人疼”。
如果是用来形容自己,就是再怎么着,我也会有“狗屎运”。
不过,并不是谁也喜欢“狗屎运”,劈头盖脸的“狗屎”或重要的会面时,那鞋上的“狗屎”不但会尴尬,甚至会恼火。
得体还是不得体,除了自己的认知,还有来自别人的眼神和评论。
自身的认知,一方面是经历积累起来的自信,一方面是极度自卑下的自我救赎。
不过有不少人经常将极其自卑中自我救赎的感觉,当成了自信来炫耀,结果是言行不一不伦不类:别人不理解,自己却硬撑。
快餐时代,似乎人人都不喜欢复杂。
也许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过大,人们宁愿将什么事情都作简化,不论是人际交往,还是感情交流,甚至自身需求,都希望简化到让别人代劳。
能模仿的不作创新,能复制的不会改动,连说话也照搬,仿佛全民广播操一样。
人与人之间性格不同,际遇不同,视角视力也不同,所面临的人事更是不同。
即便是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看到的过程、层面、角度、及对事情最终结局的理解都不同。
而表述出来的性质,接收者的理解程度亦不可能完全相同。
被复制出来的言论,会渐渐地变成具有娱乐性质,慢慢的任何社会事件都变成了娱乐新闻,整个社会变成一个个娱乐圈,最后,每一个家庭都是舞台,是影视摄影棚。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戏,但这“戏”并不允许游戏。你如果“游戏”人生,那就别埋怨你的人生被戏弄。
程序式的复制,你做了,别人也会做。你给予世界的是别人复制后你再复制的姿态,世界还给你的,也是复制别人的价值别人的人生的状态。
千篇一律的结局,也许就是现代人既渴望亦害怕的状态:成功者的经历失败者的结局没有人愿意复制,但失败者的经历成功者的结局却复制不了。
唯一能回避的,只有自娱自乐,或者众娱众乐。
并非鼓吹“众醉独醒”的崇高境界,只是觉得“人各有志”。每个人所种的“因”不同,所得到的“果”必定有异。
在娱人时,若是愚己,甚至是愚人以娱己,最终瘀的会是自己。能不悔恨的,就是不愚人不愚己,娱己时亦娱人。
娱乐不是人生的唯一技能,更不是人生的必然手段。尊重他人的人生选择,尊重他人的生活态度,也是尊重自己的生活尊重自己的生命。
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本事,甚至只是个不识时务的SB而已。
2018-7整理编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