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
从新手到大师,怎样的练习方法才是最有效的

从新手到大师,怎样的练习方法才是最有效的

作者: 夜游君 | 来源:发表于2017-10-02 16:44 被阅读111次

小的时候,我曾经有过一段练习书法的时间。最初,我只是执着毛笔胡乱地写着,以为只要练习的次数多了,便会有所进展。后来才发现,如果只是单纯的练习,无论写多少遍也只是徒劳无功。

图片来自网络

于是,进了一个培训班,在老师的教导下才知道,书法的练习有一定的顺序可循,先是学习简单的笔画、然后是字体的结构,接着是临摹前辈们的字体,最后才是学习整篇作品的谋篇布局。

之前曾经听说过唐朝的智永和尚曾专门盖了一幢小楼用以练习书法,二三十年间,在他的手中,练坏的秃笔积累成了好几翁,最后葬下,就是著名的“退笔冢”。

我恍然大悟,其实真正要想成为大师级的人物,专注地长时间练习只不过是其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智永大师“退笔冢”的故事讲述的只是他成就大师过程中的一个步骤,不是说所有像他那样专门盖一个房子来练习的人,都能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书法大家。

古人说过“学而时习之”、“知行合一”,讲究学习了就要去实践,学以致用。在现实生活中,我看过不少传奇人物在学习工作方面的采访内容,几乎到无一例外的显示他们都在有目的地学习,并在工作中刻意地加以练习,这与《刻意练习》这本书中的内容有不少契合的地方。

刻意练习的本质

在很久之前,就流传着一个叫做“1万小时定律”的说法,说你只要在某项技能上重复练习超过10000小时,就能成为在这个领域的专家。这个定律与我在文章开篇时所说到的故事其实是一样的。其实,并非所有领域都同样需要10000小时,但有一个因素是成为专家所必需的,那就是“有目的地刻意练习”。

“有目的地刻意练习”包括哪些特点呢?

第一是要具有明确的特定目标。这一点充分地体现在去健身时有教练和无教练的区别。如果是没有教练,许多人去健身的时候往往是在这个器材上练习一下,然后过一会又到另外一个器材上练习一下,如此一来,整个过程都是散乱的,没有任何的目的性。如果是有教练在指导,又会怎样呢?

教练往往先是让你做一个全身成分分析,看是否存在脂肪成分过高的现象,然后会问一下你的意愿,看你是想着重训练身体的哪一部分。了解了这些信息后,他才会制定出一个课程的计划,要求你在特定的某一个课时里完成某些器材的训练。所以,有了明确的目标后,才能有效地引导你的练习。

第二是练习必须得专注。专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要稍微想想,如果一个人在练习书法的时候一边玩手机,一边拿着毛笔,显然这样出来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第三是练习必须包含反馈。在我练习书法的时候,老师曾经教授过一个小技巧,他说在临摹字帖后,你都必须将你所写的字与字帖上的字并排着,树立起来做一个对比,然后要细细地观察着这两个字的区别。比如你所写的字是否会在某个部分用力过大,而某个部分又太幼了,这样造成整体的不协调。通过比对后,你才能发现不足,在以后的练习刻意地避开曾经出现过的问题,那么长时间下来才会有明显的进步。

在《刻意练习》一书中就说,“无论你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认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如果没有反馈,比如没有了我刚刚所说到的将你所写字与字帖上字体做一个对比,就无法弄清你在哪些方面还要着重地提高,进步也就变得异常的缓慢。

第四是练习必须走出舒适区。无论是对于任何领域里的练习来说,你都必须走出那一个原来是让人熟悉的、舒适的区域,走不出这个区域,便是永远无法进步。我曾经听一位职业的小提琴家说过关于专业小提琴手与业余小提琴手的区别。很多业余的小提琴手与专业的一样,往往也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小提琴,但不同的是,过了几十年,业余的小提琴家一直都是以同样的方式、甚至是同样的曲子来弹奏,虽然他们的练习时间不短,但问题是一直没有走出舒适区,以致一直都没有进入专业之流。

“情景”练习

一位新东方的英语老师曾经谈过,为什么中国人学习了这么多年英语却不见成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学习英语将“学”与“用”分割开来,背单词、背语法、背文章,但问题偏偏是学了背了这么多,最后不见得用来说、用来看,于是成了应试教育的“蹩脚英语”。

我们来思考一下,与小学、中学中教授的知识不一样,我们进入社会后所学到的知识往往都是有特殊的情景要求的,比如现在学习的英语是职场英语,现在的软件学习更多的针对职场的方便要求,现在所学习的编程也更多的是为了应对工作的需要。《刻意练习》一书中说,人的学习受到情境的制约和促进,你要学习的东西将实际应用在什么情境中,那么你就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学习。比如要学习讨价还价的技巧,就应该在实际的销售场景中学习,因为这一技巧是用在销售场合中。

心理学中发现,成人的最佳学习方式并非独自练习,而是在情境中学习。这样的“情境学习”包括两个要点:

找到学习的共同体。我们知道,大量的知识存在于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中,不是在书本中,所以有效的学习不是闭门苦练,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小团体。

隐形知识显性化:前人将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归纳起来,写进了书本,这样知识就会变得相对抽象。我们要从书本中获得这些知识,就要将书本中的概念、事例以及指导方法还原、具象化,有意识地将抽象的知识用来指导实践,而不是随便把书看完就算了。

“慢”—将速度放缓

前面说到了刻意练习的特点,然后说到了有效练习的方式,最后我们来说一下如何开始练习。

人类大脑本身并不愿意创新,因为如果大脑尝试创新或者尝试建立起新的神经元连接点,就需要大量的能量,而且练习一种新的技能,在最初常常见不到实效,因此,我们的大脑往往更倾向于保持现状。

再拿练习书法作为例子来说吧。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笔迹,虽然不见得每个人写的字都会很漂亮,但基本上都会形成自己的风格。其实这种风格的形成本质上是由于我们长时间书写,大脑中已经生成了特有的神经元关联,而练习书法其实就是逐步打破大脑中神经元原有的关联,而试图建立起一种新的关联。

想想看,学习书法的一个很关键的步骤是什么呢?就是临摹,也就是对着前辈们的字一笔一划的模仿。而临摹的关键是什么呢?答案是将速度放缓,也就是“慢”。

如果练习书法的时候与平常写字一样的速度,你会发现,你写出来的字还是你原本的字,根本不叫练习书法,而是写字。当然,“慢”不仅仅适用于学习书法,还是学习世界上任何一种技能的关键。比如小孩子刚刚学着走路、初学者学习弹钢琴等,这一切学习的关键都在于“慢”。

说到这里,或者你会想,“慢”这个词是不是太微不足道了,谁不知道“慢”是初学者的特征啊?但依照我个人的看法,“慢”这个词真是太重要,往往很多人学不到应有的技能就是因为不愿意“慢”下来。

拿学习英语来说吧,我们知道,通过影视来学习英语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大学里面专门有一项课程就是讲述影视英语的。但为什么我们看了这么多好莱坞的电影,却没有学习好英语呢?问题就在于我们不愿意“慢”下来,慢下来逐句细听电影的对白,而一味的寻求痛快淋漓,这样不得以选择中文字幕,这样以来,电影是看多了,但英语还是没有进步。

同样的情境还有很多,在工作中我们遇到难题,有很多人总是不愿意“慢”下来,自己琢磨方法与解决问题的思路,而是很快地寻求别人帮忙或者干脆就将问题交给别人,长时间以来,自己还是没有得到训练,没有学习好解决问题的思维。“慢”其实是大道至简啊。

《刻意练习》这本书打破了关于练习的误区,这个世界没有不经练习的天才,你的练习必须是有目的、有反馈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新手到大师,怎样的练习方法才是最有效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rtyxtx.html